Home

Appreciations

Books

Awards

Video

News

2015news

2013News

Contact

Blog

Professor Sheng Shui Wang Education Foundation

   
 

 

善良的本能

几年前一个记者问我“我眼中的父亲”,我总结不出,觉得无法自己总结自己。

然而几年来这个问题一直萦绕于心。逐渐总结了几点。

 

我觉得我父亲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 善良,对于我的父亲,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本能。

 

就像香气馥郁对于一朵紫丁香,只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本能。

 

它只会香,不会别的。

叫它不香,它都不会。

 

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朵紫丁香。

 

最基本的生物本能例子,科学家用小棍敲击任何一个人的膝盖,膝盖都会本能地一抬。

 

每当看见一个需要帮助的事或人, 我的父亲立刻就会这么本能地一抬手。

只要能帮把手,立刻就帮把手!一诺无词!

 

学经济学的时候,学过良性循环的原理。

具备善良的本能,不仅是大智慧, 还是一份人生的福报。

 

 


   
   
   
 

现在25年过去了,仿佛我们一家过去25年的人生目的,只是为了用四分之一世纪的生命,来证明爸爸说的这句话是对的。

 

 

1989在沈阳药科大学,当时名沈阳药学院,因为“六四余波”的缘故,觉得十分不适应。沈药始于红军卫生队,半军事化管理,建于二战日本731部队旧址,楼道一角养的3000只白老鼠让我每天从噩梦中心脏狂跳惊醒。挨着楼道墙壁一笼笼待宰的猫狗兔,一个个都悲伤颓唐地蜷在笼子里。每天上课经过,我不敢直视它们的眼睛。

 

“微生物制药”的场所皆非常人所能想象。我本幻想如山东老祖宗孔子一样浮游于海,在月光下的小船上思考生命哲学问题,现在却在731遗址接受细菌战的折磨。 遂退学申请出国留学。

我的父亲正在华盛顿大使馆当教育一秘,让我自己决定退学与否,给我2星期考虑。

 

长途电话说:只要你以后不后悔,你的人生你做主,父母永远支持你。19岁的我苦思了2星期,长途电话回到:不后悔。

 

父亲说,好,那么咱们就退!不过以后你的人生将充满艰难。现在25年过去了,仿佛我们一家过去25年的人生目的,只是为了用四分之一世纪的生命,来证明爸爸说的这句话是对的。

 

那时候公立大学退学要交给国家一笔罚金,我的母亲贴身缝好2000人民币坐火车从北京来沈阳为我赎身。

 

在学校住了一个星期,只住10块人民币一晚的招待所,从不出去吃饭。随身携带了30多个一块钱人民币一个的粗制北京鸡蛋糕,油油的玉米面,直径8厘米,高一寸。每天三顿吃几个,喝白开水,一共吃了一个星期。

 


   
   
 

损己以利人毛泽东母亲文素勤

在以往的党史资料和文学作品中,人们只看到毛泽东的母亲叫“文七妹”。在《毛泽东自述》中,美国记者斯诺注释了毛泽东本人的口述:母亲“在娘家的名字叫文其美”。这个“文其美”其实正是“文七妹”的谐音。“文素勤”这个名字从来没有人提过。为此,耘山(毛泽民女儿毛志远之子)曾向父亲曹全夫、舅舅毛远新、姨妈李衲,以及姨妈李敏的儿子孔继宁等询问,并与有关党史专家进行过探讨。

毛泽东在8岁以前,基本上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外婆家人丁兴旺,孙儿众多,十分热闹。外婆又对毛泽东倍加疼爱。这种温馨宽松的环境在毛泽东幼小的心灵中萌生了热爱真、善、美的种子,后来毛泽东在性格上表现出来的不好束缚,以及疾恶如仇,追求理想社会的品格,也都与外婆家的熏陶有着某种潜在的联系

    俗话说:“娘亲舅大”,毛泽东与两位舅父关系颇为密切。七舅文正兴曾充房长,监修房谱。他既是毛泽东的舅父,又是毛泽东的干爹。八舅文正莹则是毛泽东真正的启蒙老师。年幼的毛泽东时常跟随八舅在蒙馆旁听,由此认识了不少字。

    文家都是些知书达理之人,见毛泽东幼年悟性非凡,无不希望他多读书,早成才。所以,当毛泽东想去湘乡东山学校求学时,两位舅舅都表示赞成,而父亲毛顺生却想把他送到湘潭的一家米店当学徒。于是,两位舅舅亲自到韶山冲说服毛顺生,从而促成了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的宏愿。

 

    从一份档案追问毛泽东母亲的真实名字

在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史档案馆,当作者耘山第一次看到毛泽民代毛泽东填写的《个人履历表》中,称母亲叫“文素勤”。大家除了惊奇,也只有推测:

 毛泽东的母亲出生在一个以务农为业的小康之家,因在同族姐妹中排行第七,故称文七妹。但她的三哥文玉钦稍通文墨,在家开设蒙馆,课读乡间子弟。他给姐妹们起个文雅、悦耳的名字,也并非没有可能。

 旧时,由于封建传统的影响,女子嫁到男方后,一般只称其姓氏,久而久之,真正的名字反而很少被人提及。对于子女,特别是年幼的或不常在家的孩子,不知道自己母亲的真实名字,在当时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当年,毛泽东在韶山冲生活的时间并不长。他童年时代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唐家(土乇)外婆家度过的,直到8岁时,父母才把他接回韶山入私塾读书。17岁时,他又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在当时的情况下,毛泽东不知道母亲的“大名”,也不足为怪。

 毛泽民则不同。他自幼生活在父母身边,一直在家乡务农,照料父母,直到25岁才走出韶山冲。毛泽民又与唐家(土乇)的七舅、八舅来往甚密。特别是母亲生病的那几年,他陪母亲到长沙去看医生,经常为母亲求方抓药。相对于毛泽东而言,他对这个家庭以及父母的情况,有更多时间、更多机会了解清楚。自然,他也最有可能得知母亲的真实名字。

韶山文氏研究专家解读“文素勤”

为了对“文素勤”这个名字一探究竟,2007年春,本书的两位作者一起到韶山采风时,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的夏佑新馆长为我们推荐了刘胜生研究员。

    时年68岁的刘胜生是湘乡文氏家族的研究专家。当得知,耘山从莫斯科找回一些珍贵的档案资料,毛泽民称母亲的名字叫“文素勤”时,刘胜生不假思索地认同道:“如果这个名字是毛泽民自己填写的,应该没有错,应该是准确的,应该相信他。”

    真没想到,像刘胜生这样一位长期潜心研究毛泽东外家历史的学者,竟一连说了三个“应该”,这样痛快地认可了“文素勤”这个名字。

    耘山连忙打开笔记本电脑,将毛泽民亲笔填写的《履历表》给他看。毛泽民的手迹一下子吸引住刘胜生,他从头到尾仔细地浏览着,还习惯地念出声来:

    “毛顺生……湖南省湘潭县西二区韶山南岸村……”

    “文素勤……湖南省湘潭县四都太平垇……”

    “对的,对的,这两个地址都是对的!”刘胜生解释说:“现在,许多地名都变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湘乡县唐家(土乇),当年就是湘潭县四都太平垇。这两个地址,毛泽民填的一点都没有错。”

    当我们向他探讨“文素勤”的名字时,刘胜生赞许道:“‘素勤’这个名字很好,体现了文家的家风,也体现了文家的家庭文化。”

    刘胜生若有所思地在手心中写了一个“素”字,接着又写了一个“勤”字,兴致勃勃地说开了:“素代表朴素;勤代表勤劳。在旧时的农村,长辈给女孩子起名字,一般都用:秀呀、花呀、春呀、兰呀的,用草字头芹或琴棋书画的琴也很普遍,很少有人用勤劳的勤。这个勤一般都用在男人的名字中。”

 我们又向刘胜生请教说:“为什么毛泽东不知道自己母亲的名字,而毛泽民则如此郑重地填写在共产国际印制的履历表上呢?”

    刘胜生笑了。他说:“毛泽东没有说,但不一定不知道。因为提起文七妹,大家都知道,在家乡都是这样称呼的。而文素勤这个正名却比较绕口。在旧社会,女人不出门,不外出做事,也不做生意,即使有正式的大名也没有什么用,甚至不被人知晓。”

    听了刘胜生入情入理的分析,我们感到他的解释的确很有说服力。

    第二天,刘胜生又将他长期搜集和研究的有关毛泽东外家的资料复印给我们看。仔细阅读这些珍贵资料,我们的思路渐渐开阔起来。

从兄弟两人外婆家文氏“三芝堂”说开去

提起毛泽东的外家,就不能不说到毛泽东的曾外祖母贺氏。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贺氏生于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比毛泽东的外曾祖父文德明年长3岁。他们结婚时,文德明家赤贫,可说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更不幸的是,文德明年仅27岁就撒手人寰,还留下芝兰、芝仪(毛泽东的外祖父)、芝祥三个幼小的儿子和一个女儿。

    德明公去世时,贺氏只有30岁。她虽不识字,却治家有道,教子有方。她立志扶孤守节,以克勤克俭的治家准则来维持门户,求振家声。贺氏靠纺织、养猪来维持一家五口最低的生活。当儿子们年届学龄时,她便送他们入私塾启蒙两年,随后回家劳作,由牧童到月工,到长工,以此维持生计。

    贺氏持家,粒米寸薪无不细心筹划。她将家里的历年所得,以薄利借贷于人,以此常年积累。贺氏用这些积蓄备置了耕牛和农具,还佃耕了新庄湾数十亩水田,并广开门路,发展家庭副业。没有多少年,文家逐渐兴旺起来,三个儿子先后娶了媳妇。

    随着家境日宽,人口日增,贺氏的手头也愈加宽裕,但她治家更为严谨。一家不分男女老少,鸡鸣而起,斗转而息。每当夜幕降临时,贺老太太又带着三个媳妇点灯纺织,还限额完成任务,否则,不得上床。三个儿子则在旁边借着油灯的余光,编织草鞋或搓绳打索。

    十多年过去了,克勤克俭的生活带来家境的显著变化。贺老太太将所积余资,又先后在唐家(土乇)、邓家冲、暮冲等处置业。到19世纪中叶,文家已有水田140多亩,每年收成稻谷有数百石。贺老太太将唐家(土乇)的茅草屋,改建为颇具气派的“棠佳阁”。堂屋正中悬挂的匾额,即以她的三个儿子的名字——芝兰、芝仪、芝祥中的“芝”字冠名,取名“三芝堂”,并正式以“三芝堂”的堂名对外交往,家道日渐昌盛。贺老太太于光绪八年七月初六无疾而终,享高龄八十有八。

    毛泽东的外祖父文芝仪,生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殁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毛泽东未能亲聆他的教诲。但毛泽东一出生便打上了外家“三芝堂”的印记,先是取名“咏芝”,后才改为“润之”。

    和毛泽东相比,毛泽民受母亲影响更多

与毛泽东不同,毛泽民生在韶山冲,从小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他从父亲那里学会了种田、持家和理财的本领。但从性格和为人来看,母亲文素勤对他的影响最大。

    毛泽民称母亲是“极勤劳的乡村劳动妇女”。母亲心地善良,为人慷慨,富有同情心,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在上屋场,母亲又是最忙碌的人,上要侍候公婆,下要抚育孩子,洗衣做饭,养鸡喂猪,锄园种菜,屋里屋外的事儿让她安排得井然有序。母亲的性格宽厚温柔,对丈夫的粗暴专横,她能忍让,遇到丈夫发火打孩子,她总是委婉地从中调停;对儿子们的顽皮倔犟,亦能宽容,教育孩子也是耐心说服,循循善诱。

    毛泽民开始懂事时,家里的日子还不宽裕。每逢青黄不接的时节,只要穷苦的乡亲来上屋场讨米,母亲常常拿给他们。父亲不赞成施舍。为此,他们多次争吵。每当这时,小孩子家只能躲在一旁,不敢上前相劝。但时间长了,谁个在理,谁个理亏,孩子们也能听出其中一二分。

    毛泽民从14岁开始种田理家。别看他小小的年纪,却是一个好管家,对家里方方面面的事情心里特别有数。

    一次,细心的毛泽民发现自家的鱼塘边散落了几片鱼鳞,知道有人偷了他家的鱼。天黑后,他就约上小伙伴儿,不出声响地蹲在鱼塘边,等着抓偷鱼的人。不一会儿,只见对面人家轻手轻脚地走出一个人影,走近他家的鱼塘。那人先在他家鱼塘里捞起一条大青鱼送回家,渔网却留在鱼塘边。毛泽民没有作声,继续守着。没过一会儿,那人果然又来了,又捞走一条大鱼。这下毛泽民憋不住了,大步追了上去。偷鱼人自知理亏,只好让毛泽民把两条活蹦乱跳的大鱼取回。

    回到屋里,毛泽民把刚才发生的事说给母亲听。不想,母亲的脸却阴沉下来。她批评儿子说:“以后,你不要管这些事!捞鱼的那家人生活有困难。你这样一闹,怕是他家一夜都不能睡觉了。”毛泽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按照母亲的吩咐,毛泽民把一条大青鱼劈成两半,一半送给邻居家奶奶腌食。邻居奶奶连忙摆手说:“我家没有那么多盐,没法腌啊!”毛泽民不声不响地把大青鱼拿回家,用自己家的大盐把鱼腌好后,又送到她家。

    还有一次,毛泽民见到有人在他家田里折谷穗。一气之下,他将人家的箩筐和折下的谷子全都没收了。一进家门,他就火冒三丈地告诉母亲。母亲听后,心平气和地开导他:“那家人没有饭吃才来折咱家的谷子,你应该把人家的箩筐和谷子一起送回去。”毛泽民虽然很不服气,还是按照母亲说的做了。

母亲的言传身教,让少年毛泽民逐渐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世也变得沉着老练起来。有一次,毛泽民请一位帮工来家里打米,这位帮工趁他不在跟前,偷偷用围裙包了一些米藏在鸡窝里。这没有躲过毛泽民的眼睛,他不动声色地把那包米拿了回来。

    傍晚收工后,帮工悄悄走向鸡窝,在里边一个劲儿地摸着。正当纳闷时,毛泽民已经站在他的身后。帮工无地自容,心想,自己“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一天的工钱肯定全“泡汤”了!面对羞惭气馁的帮工,毛泽民没说一句话,不仅付给他当天的工钱,还把那包米送给了他。

    毛泽民不仅继承了母亲的美德,也继承了文家的家风,一生清正廉洁。自从参加革命,毛泽民一直为党开创经济和金融工作。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时,他担任国家银行行长。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又是国民经济部部长。他守着钱袋子,常年经手成千上万的资金,却从不乱花一分钱,更不为个人谋私利。

    在旧中国,尽管女子的社会地位低下,甚至连名字都难得有人记得,但母亲的形象在毛泽东三兄弟的心目中却十分高大。母亲去世后,毛泽东含泪写下一篇情义深长的《祭母文》追念母亲:“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毛泽东曾给同学邹蕴真写信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以利人的,而他的母亲,便属于第三种人。母亲对他们兄弟的影响,在他们一生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g而毛泽民和毛泽覃兄弟,则为了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披肝沥胆,奋勇献身,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请你插上小红旗


这种小红旗不是那种牧童遥指杏花村,用竹竿挂在树梢头的小红旗。

而是旗面被固定支住,即使在真空无风中也能和阿波罗号那面登月国旗一样,直愣愣地楞在那里的小红旗。

铝合金支干,轻便折叠,便于骑车者活着坐轮椅者携带。有扣板,可喀嚓一下插于自行车或者轮椅之上。

会开车者都明白,坐于车中的角度,不可能看见矮小物体如狗,小孩,坐轮椅者和汽车者。所以很多小孩的双肩背包上,也插一面。

甚至有的小狗,也插一面呢。 身穿一件荧光反射小背心,脖子上还带两个小电筒,再插一面铝合金轻便小红旗。

叫做Bicycle Safety Flag 或者Wheelchair Safety Flag,需要者立刻去买。

   
   
   
   
 
请你带上安全带!


看见很多国人坐车不带安全带,吓死了!

还看见一家子坐在出租车中,爸爸抱着宝宝坐在前坐,也不戴安全带!我都快吓晕过去了!

基本物理力学,坐在车中,只要车速达16迈(25公里)以上时发生碰撞,人的五脏就会破碎。

一般家庭住宅区限速25迈(40公里),高速公路限速65迈(100公里),在这种速度下,不戴安全带,吓死了!

   
   
   
 

Yo Yo Dieting 300磅

在我流浪世界的 1/4世纪的25年里,我的体重陀螺式忽胖忽瘦了7-8次,英文叫做Yo Yo Dieting。一共增肥300磅,减肥250磅,现在还有50磅要减。最胖的时候有200多磅,90多公斤;最瘦的时候48公斤,最胖的时候是最瘦的时候的2个人。这都给我的心脏和健康带来重负。这都是心理紧张和生存压力所致。

 


   
 
http://paper.people.com.cn/rmwz/html/2013-02/01/content_1204928.htm?div=-1

丹麦:全球食品最安全的国家

    根据《经济学人》杂志发布的2012年度《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丹麦名列全球食品最安全的国家行列。其上榜的关键原因在于丹麦拥有一整套严格的食品安全保障体制和完善、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丹麦的总人口约为550万,生产的农产品可以满足1500万人口的食物需求,丹麦的农业可谓又有规模,又有质量。这个“绿色国度”是如何让其农业也“绿色”呢?

    有机食品“特供”学校医院

    丹麦农业大臣梅特·耶尔斯科夫近日表示:“丹麦政府的目标是到2020年有机农业的产值增长一倍,我们有信心达到这个目标。”

    丹麦农业和食品理事会政策研究部主任莫滕·安德森·林勒特介绍说,丹麦境内没有大江大河,地表径流很少,饮用水全部来自地下水。因此丹麦在农业生产中严格限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避免污染地下水资源。其农业环保控制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某些领域的立法严格程度超过欧盟。政府当局经常会突击检查土地的使用情况,农民使用的农药和化肥都需要详细登记备查,以保证人畜健康和安全生产。

    正是由于政府对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严格监控和坚强保障,丹麦出产的猪肉、牛肉、牛奶和乳制品、家禽、貂皮、方便食品、糖果和蔬菜畅销全球,其有机农业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与传统种植业相比,有机种植业的特点是完全不使用农药和化肥,这意味着生物多样性的增加、饮用水不受污染等环保福利,因而受到丹麦国民的普遍欢迎。

    在丹麦,市场上销售的有机食品都会贴上特别的“有机食品”标签,方便消费者识别。不少丹麦超市还专门设置有机食品专区。权威统计显示,丹麦人2011年对有机农产品的人均消费额为168欧元(1欧元约合8.27元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仅低于瑞士。

    为了创造市场需求,丹麦政府出台政策,首先把幼儿园、学校、医院、养老院等这些公共机构的食堂变成“有机食堂”,确保这些食堂的食物原料来自有机食品。目前,哥本哈根所有公共机构的食堂已经有95%的食物原料来自有机食品。

    这一项目的总监、“哥本哈根食品屋”负责人安妮·比尔格特·艾格说:“我们已经做到在相同的花费下,95%的原料来自有机食品。我们的做法是,在饮食中增加蔬菜的比例,减少肉类的消耗,改变人们过去摄入过多肉类的不健康饮食习惯。我们首先在哥本哈根的一些学校进行试验,取消了过去由学生自己带午餐的惯例,改为配发学校统一准备的有机营养午餐,引导学生养成正确和健康的饮食习惯,效果良好。”

    抗生素超标会被“特别关注”

    丹麦乳业高度发达,有着欧洲最大、最现代化的乳制品生产商之一“爱氏晨曦乳业公司(Arla Foods)”,还有约30家小型乳制品生产商,每年生产和处理约47亿公斤的牛奶。产品不仅供丹麦本国居民消费,还出口到欧盟和其他国家。出口产值每年约为18亿欧元,占丹麦农产品出口总值的20%以上。

    爱氏晨曦控制着丹麦90%以上和瑞典约三分之二的牛奶奶源,2011年营业收入为550亿丹麦克朗(约合95亿美元)。和丹麦国内很多农产品生产商一样,它采取了合作社形式的产权结构,由丹麦、瑞典和德国的8000多名牧场主共同拥有。这些牧场主既向爱氏晨曦提供牛奶奶源,同时也是它的股东。

    “更接近自然”是爱氏晨曦的乳产品的营运理念,其所有产品均不添加人工色素和调味剂,并严格控制使用食品添加剂。它出产的牛奶全部采用其独创的著名的“阿拉花园”质量管理体系,执行最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运用到“从牧场到餐桌”链条上的每个环节。

    爱氏晨曦质量管理负责人尼尔斯·尤尔·莫滕森出示的一份60多页的“阿拉花园”质量管理指导纲领中,涵盖了对奶牛牲舍建设、饲料选择、挤奶时间、牧场环境、牛奶储存与运输等牧场管理的各环节进行质量管控的指标和细节,爱氏晨曦旗下所有牧场都必须按照此标准进行管理。

    莫滕森介绍说,这一质量管理体系对牧场的要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当地的法律法规要求,以红色标记。二是行业要求,以蓝色标记。这一层次的要求比法律法规要更加严格,加盟爱氏晨曦的牧场都必须满足这一层次的要求。三是爱氏晨曦的推荐性标准,为更高层次的理想化要求,以绿色标记,不做强制要求。

    爱氏晨曦在丹麦本土还有约300家有机牧场,这些牧场对饲料、奶牛牲舍和自然放养的要求要比普通牧场更加苛刻。比如,有机牧场的奶牛在每年4月15日至11月1日期间,只要天气条件允许,所有年龄大于4个月的奶牛必须进行草地自由放养,而在该公司的普通牧场中,每天只要有30%的奶牛在草地上自由放养就可以了。有机牧场还规定,每头奶牛的牲舍面积至少达到6平方米,奶牛食用的饲料必须是有机饲料,等等。

    确保奶制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将牧场原奶的收购价格与其质量挂钩。原奶在运输到牛奶加工厂后,工作人员会对原奶进行检验,收购价格根据检验结果进行最高幅度10%的上下浮动。比如,公司对每次运来的原奶进行牛奶体细胞数检查,牛奶体细胞数如果小于20万/毫升,可以获得2%的加价,而大于50万/毫升,则降价10%。此外,爱氏晨曦还会定期对原奶进行微生物数、抗生素等各种检验。比如,每四周必须对原奶进行抗生素检验,如果超标,除了降低奶价,牧场还必须接受罚款,并在接下来的12个月中被列入特别关注名单。情况严重者,则被开除出“阿拉花园”。

    爱氏晨曦和丹麦食品检测仪器公司福斯公司(Foss)合作发明出一种可以快速检测出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方法。传统的检验程序需要经过细菌育种、培育和检测,操作复杂且检测周期长,而新方法全程自动化,耗时短,检测效率大大提高。


 

Together, we are making chan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