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ppreciations

Books

Awards

Video

News

2015news

2013News

Contact

Blog

Professor Sheng Shui Wang Education Foundation

 
 
   
   
   
 
http://www.kaixian.tv/gd/2015/1105/643002.html

医生建议小孩和老人接种肺炎疫苗

进入流感高发季, 医生建议小孩和老接种肺炎疫苗

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2月都是流感高发季节,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较容易感染。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程春荣建议,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疫苗,能更有效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

肺炎最喜欢缠上一老一小。小孩子以及60岁以上老年人是流感的高危人群,也是疫苗接种的重点推荐人群。肺炎球菌脑膜炎在6至24月龄的幼儿和65岁以上老人中的发病率最高。与小孩相比,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疾病的老人,是肺炎的高发人群,最好也要接种肺炎疫苗。

程春荣建议,如果经济能力可以承受,建议孩子在两岁以下接种7价疫苗。5年内未接种疫苗的65岁及65岁以上老年人(包括前次接种时不到65岁者)应再次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郑州晚报记者 邢进 谷长乐

通讯员 程春荣

作者:邢进 谷长乐


   
 

世界卫生组织呼吸道感染儿童补锌以改善治疗效果

生物学、行为学和背景依据

 

2011年4月 

 锌是维持肠道细胞、骨骼生长和免疫功能所必需的基本微量元素。生活在低收入地区的儿童常发生营养不良和缺锌1, 2. 严重缺锌可造成发育停滞、免疫受损、皮肤疾病、学习障碍和厌食3, 4. 导致缺锌的原因包括含锌食物摄入不足或锌吸收不足。多数含锌量高的食物是动物源性食物,如肉、鱼和乳制品。低收入人群很难获得此类食物。谷物、坚果和豆类等膳食中常见的膳食纤维和肌醇六磷酸类化合物可与锌结合,导致锌吸收不良5, 6. 频繁腹泻(常伴有慢性营养不良)也可进一步消耗机体锌储量7, 8.

 

缺锌儿童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及发生腹泻病和呼吸道感染(如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较高 9–11. 腹泻病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肺炎)是导致低收入国家婴幼儿死亡最常见的两个病因12. 大约一半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死亡的原因是营养不良11. 每年有200多万名儿童死于肺炎,超过了艾滋病、疟疾和麻疹所致儿童死亡人数的总和13. 一些研究提示,儿童补锌可减少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发病次数,并降低其严重程度9,14–19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已将补锌结合口服补液的方法,作为其提出的管理儿童腹泻病建议的基础20.

 

一般认为,锌可调节多项免疫功能(包括在肺部炎症或损伤期保护呼吸道细胞的健康与完整),从而降低儿童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21. 研究表明,补锌在治疗或改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方面的结果不一14, 22–27. 例如,最近有一篇综述对现有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补锌的效果在南亚最为显著,那里的儿童每周至少补充70毫克锌19. 然而,该综述未能明确采用低剂量补锌是否会降低效果, 以及在其它地区补锌是否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影响相对较小。此外,在资源有限地区很难确定儿童是否缺锌,因此,难于有效对最高危人群开展补锌10, 28, 29. 另一篇系统综述证实:补锌可显著降低肺炎发病率,并建议缺锌人群补锌18.

 

已针对多种补锌剂量方案开展了评估,从每周15毫克至140毫克不等,上限范围甚至超过了推荐的每日摄入量(RDI),即,1岁以下儿童每日2毫克,1至3岁儿童每日最高7毫克30. 有必要对最佳补充剂量有更深入的了解,因为有研究表明,大剂量补锌和长期补锌可能会抑制机体对其他营养物质(如铜和铁)的吸收14, 23, 31, 32 并可能导致艾滋病毒感染儿童的生存率下降33. 膳食因素对微量营养素吸收的影响也应加以考虑,有研究表明:较精细的城市饮食中锌的生物利用度更高27,34.此外,缺锌可使儿童更易罹患感染,但补锌并不是降低缺锌发生的唯一途径。应探寻其它可能的替代途径,如减少摄取抑制锌吸收的食物、采取饮食多样化和食品强化26.

 

大量研究证实,常规补锌3个月以上的确可有效缩短发展中国家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持续时间11, 19, 35, 36. 鉴于每年都有大量儿童死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这些补锌产生的效果可使儿童期发病率和死亡率绝对值大幅下降9. 仍然十分重要的是,进一步了解在与抗生素联合使用治疗重症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时,锌元素可能起的作用,以及如何降低儿童肺炎的死亡人数。

 

 

参考文献

1 Gibson RS, Ferguson EL. Assessment of dietary zinc in a popul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998, 68:430S–434S.

2 Bhutta ZA et al. Prevention of diarrhea and pneumonia by zinc supplementation in childre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pooled 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Zinc Investigators' Collaborative Group. Journal of Pediatrics, 1999, 135(6):689–697.

3 Black RE. Zinc deficiency, infectious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Journal of Nutrition, 2003, 133:1485S–1489S.

 

4 Brown KH et al. International Zinc Nutrition Consultative Group (IZiNCG) Technical Document no. 1. Assessment of the risk of zinc deficiency in populations and options for its control. Food and Nutrition Bulletin, 2004, 25:S94–S203.

 

5 Ruel MT et al. Impact of zinc supplementation on morbidity from diarrhea and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mong rural Guatemalan children. Pediatrics, 1997, 99(6):808–813.

 

6 Black RE. Therapeutic and preventive effects of zinc on serious childhood infectious diseas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998, 68:476S–479S.

 

7 Castillo-Duran C, Vial P, Uauy R. Trace mineral balance during acute diarrhoea in infants. Journal of Pediatrics, 1988, 113:452–457.

 

8 Naveh Y, Lightman A, Zinder O. Effect of diarrhea on serum zinc concentration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Journal of Pediatrics, 1982, 101:730–733.

 

9 Aggarwal R, Sentz J, Miller MA. Role of zinc administration in prevention of childhood diarrhea and respiratory illnesses: a meta-analysis. Pediatrics, 2007, 119(6):1120–1130.

 

10 Shakur MS et al. Serum and hair zinc in severely malnourished Bangladeshi children associated with or without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dia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09, 76(6):609–614.

 

11 Roth DE et al.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childhood: opportunities for reducing the global health burden through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s.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8, 86:356–364.

 

12 Bryce J et al. WHO estimates of the causes of death in children. The Lancet, 2005, 365:1147–1152.

 

13 Wardlaw TM et al. 等.肺炎:儿童的被遗忘的杀手. 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06.

 

14 Brooks WA et al. Effect of weekly zinc supplements on incidence of pneumonia and diarrhoea in children younger than 2 years in an urban, low-income population in Bangladesh: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2005, 366:999–1004.

 

15 Jones G et al. How many child deaths can we prevent this year? The Lancet, 2003, 362:65–71.

 

16 Bhutta ZA et al. Prevention of diarrhea and pneumonia by zinc supplementation in childre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pooled 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ournal of Pediatirics, 1999, 135:689–697.

 

17 Bhutta ZA et al. What works? Interventions for maternal and child undernutrition and survival. The Lancet, 2008, 371:417–440.

 

18 Haider BA et al. Zinc supplement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pneumonia in children aged 2 months to 59 month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06, Issue 2 Art. No.: CD005978.

 

19 Roth DE, Richard SA, Black RE. Zinc supplement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 childre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eta-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 of randomized tr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0, 39(3):795–808.

 

20 世界.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管理.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04.

 

21 Bao S, Knoell DL. Zinc modulates airway epithelium susceptibility to death receptor- mediated apoptosis.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 Lung Cellular and Molecular Physiology, 2006, 290:L433–L441.

 

22 Bose A et al. Efficacy of zinc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pneumonia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less than 2 years old.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6, 83:1089–1096.

 

23 Chang AB et al. Zinc and vitamin A supplementation in Indigenous Australian children hospitalized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 2006, 184:107–112.

 

24 Mahalanabis D et al.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f the efficacy of treatment with zinc or vitamin A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with severe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4, 79:430–436.

 

25 Bhandari N et al. Effect of routine zinc supplementation on pneumonia in children aged 6 months to 3 years: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in an urban slum. BMJ, 2002, 324:1358–1362.

 

26 Richard SA et al. Zinc and iron supplementation and malaria, diarrhea, and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children in the Peruvian Amazon. 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2006, 75:126–32.

 

27 Long KZ.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the effect of vitamin A and zinc supplementation on diarrheal disease and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children in Mexico City, Mexico.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6, 83:693–700.

 

28 Doherty CP et al. Zinc and rehabilitation from severe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Higher dose regimens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998, 68:742–748.

 

29 Gibson RS et al. Higher risk of zinc deficiency in New Zealand Pacific school children compared with their Maori and European counterparts: a New Zealand national survey.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2010, 1–10.

 

30 Institute of Medicine. Institute of Medicine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the essential guide to nutrient requirement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6.

 

31 Prasad AS et al. Hypocupremia induced by zinc therapy in adul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1978, 240:2166–2168.

 

32 Dekker LH, Villamor E. Zinc supplementation in children is not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s in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s. Journal of Nutrition, 2010, 140(5):1035–1040.

 

33 Tang AM et al. Effects of micronutrient intake on survival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infec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996, 143:1244–1256.

 

34 Rosado JL et al. Bioavailability of energy, nitrogen, fat, zinc, iron and calcium from rural Mexican diets.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1992, 68:45–58.

 

35 Sazawal S et al. Zinc supplementation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infants and preschool children: a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 Pediatrics, 1998, 102:1–5.

 

36 Poole C. Commentary: Learning from within-study and among-study comparisons – trials of zinc supplementation and childhood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llness episode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0, 39(3):809–811.bh


   
   
   
 

亚麻籽油 高度增强智力 亚麻籽油最好生吃

 

营养成份

亚麻籽中粗蛋白、脂肪、总糖含量之和高达84. 07% 。亚麻籽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 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达5. 16%,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植物蛋白质。亚麻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为53%,α-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在人体内可转化为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4] ,它们为鱼油中的有效活性成分。α-亚麻酸有抗肿瘤, 抗血栓, 降血脂, 营养脑细胞, 调节植物神经等作用[ 5] ,受到较多的关注。亚麻籽中含有大量多糖,多糖有抗肿瘤[ 6] ,抗病毒, 抗血栓, 降血脂的作用。

亚麻籽油中还含有VE, VE 是一种强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 有延缓衰老和抗氧化的作用。亚麻籽中含有类黄酮23 mg/ 100 g 。类黄酮化合物有降血脂,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良好作用[ 7] 。亚麻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 其碘值也较高 , 保存时须采取添加抗氧剂或充氮密闭的办法。 亚麻籽油的非皂化物为8. 26%, 说明在亚麻籽油中还存在数量可观的高级脂肪醇, 甾醇和羟类等。亚麻籽中含丰富的矿物元素。钾含量最高, 比高钾食物橙子、花生仁、虾米的含量高出很多。钾与维持人体正常血压有关, 亚麻籽中锌的含量也较高, 锌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以上表明, 亚麻籽及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作为加工食品、医药或动物饲料的原料成份, 综合利用开发前景广阔。

功效

经研究和临床实验,证实亚麻籽油有以下功用:

1.肌肤娇柔亮泽

改善皮肤脂肪含量,使肌肤更幼滑、滋润、柔软有弹性,同时令皮肤呼吸及排汗正常,减轻种种皮肤问题。

2.减肥

亚麻籽油可消耗身体多余脂肪,是健康减肥法。

3.改善女性经前综合症

有许多女性经前综合症的例子,例如痛经等,症状都在每天吃了新鲜的亚麻籽油后完全消失,当然需要配合维他命及矿物质。

4.提升抗压力

欧米伽3可减少身体受压力时所产生的有害生化学物质的影响,稳定情绪,保持平静心态,减少忧郁症及失眠症。

5.减轻过敏反应

欧米伽3有助减轻过敏反应,但由于整个身体要重新组织,要将过敏彻底消除需一段较长时间,更要全面性的营养辅助。

6.减轻哮喘

食用几天后就可以明显减轻哮喘发作。

 

7.改善关节炎

实验证明,欧米伽3对治疗及防止关节炎有极大作用。60%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欧米伽3及6脂肪酸治疗后,可以完全停止食用非类固醇的抗炎药物,而另外有20%则可次将非类固醇抗炎药物减半。

8.改善器官组织发炎

欧米伽3对预防器官组织发炎有很大帮助,其中包括脑膜炎、腱炎、扁桃腺炎、胃炎、回肠炎、结肠炎、动脉炎、静脉炎、摄护腺炎、肾脏炎、脾脏炎、肝炎、胰脏炎、耳炎等,还有癣及疮。

9.降低胆固醇

欧米伽3可降低血液中高胆固醇25%及三酸甘油脂65%,将多余的低密度胆固醇(LDL)转变成胆酸排出体外。

10.减低心脏负荷

可降低高血压,减少血脂含量,同时提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水平,改善血液浓度,减低血液的黏性,保持血液的流动性,预防血管阻塞及有关疾病。此外,亦能阻止血液凝结,预防中风(心脑动脉堵塞)、心脏病(心脏动脉堵塞)、肺脉栓塞(肺部动脉堵塞)及血管表面病症(即疸疮)。

11.改善滞水症

帮助肾脏排除钠和水份。滞水症通常出现在脚踝肿胀、某种情形的过重、经前综合症、后期癌症和心脏血管症等。

12.改善肾功能

欧米伽3调整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促进肝、胰及脾脏分泌,令身体代谢运作正常。

13.改善便秘

改善肠脏功能,增加吸收能力,增加肠的蠕动能力使排便正常,减少便秘。

14.促进细胞健康

改善细胞膜的水份和弹性,增加细胞呼吸和营养交换功能,并加强身体细胞修补及愈合能力,使细胞健康,减低癌病机会。

15.促进脑筋灵活

增加脑部传递介质(Neurotransmitter),加强脑部活动功能,令脑部运作更有效,学习思考能力更佳。

16.精力充沛

平衡及改善身体血糖量,令你更有活力。也能增加肌肉的持久力,更可令运动后疲劳肌肉更快复元。

 

 

 

 

功效详述

鱼油里的功效成分主要是DHA和EPA,也起到健脑、明目的功效,但不同的是亚麻籽油内的Ω-3是在我们体内按自身需求代谢出适量的DHA和EPA,满足身体需要,单一补充鱼油是达不到Ω-3的平衡效果。此外,鱼油中还含有大量对我们的身体有害的胆固醇。

冷压初榨亚麻籽油内所含的欧米伽3的含量达到33%-53% ,远远高于一般冷榨亚麻籽油,是名副其实的植物“液体黄金”。

EPA和DHA都是α-亚麻酸代谢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

 

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补充DHA要比补充α-亚麻酸好,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这主要源于人们对α-亚麻酸的认知不够。

α-亚麻酸进入人体后,在酶的作用下,依次生成EPA、DHA,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α-亚麻酸比DHA所具有的功效更丰富,所起的作用更全面。而且,当α-亚麻酸进入人体后,人体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合理的进行代谢,只要α-亚麻酸的量充足,机体需要多少DHA就可以补充多少DHA,而多余的α-亚麻酸还可以代谢成EPA等其他物质,完成其他生理功能,DHA则不具备这样的特点,补充了过量的DHA会带来负面影响,如免疫力低下等。

 

所以,补充以植物油为载体的α-亚麻酸,要比直接补充DHA更全面、更安全、更科学。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大量的基础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动物试验及临床观察表明,α-亚麻酸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生理功效,被国际医学界、营养学界所公认:

1)预防心脑血管病:由于血栓形成,血管发生堵塞,组织细胞得不到氧气补充和营养成份的供应,最终会导致死亡。心脏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处易形成血栓,引起心肌梗塞和脑梗塞。人们已经知道促成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是血小板凝集的过程。α-亚麻酸可以改变血小板膜流动性,从而改变血小板对刺激的反应性及血小板表面受体的数目。因此,能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

2)降血脂:α-亚麻酸的代谢产物对血脂代谢有温和的调节作用,能促进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向高密度脂蛋白(HDL)的转化,使低密度脂蛋白(LDL)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从而达到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

3)降低临界性高血压:血压在145/90mmHg~160/95mmHg之间叫临界性高血压,是初期性高血压。若长期使用降压药,易引起许多不良反应。α-亚麻酸的代谢产物可以扩张血管,增强血管弹性,从而起到降压作用。

 

 

 

调节痛风及风湿类风湿

痛风是一种慢性代谢紊乱疾病,它的主要特点是体内尿酸盐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从而引起血液中尿酸盐浓度升高,临床上称为高尿血酸症。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而嘌呤是由人体细胞分解代谢产生的。血尿酸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在组织,尤其是关节及肾脏中沉积而引起关节炎的反复发作。严重者会造成关节活动障碍或畸形,临床上称为痛风性关节炎。尿酸在肾脏沉积后形成尿酸性肾结石及肾实质损害,临床上称为尿酸性肾病,又叫痛风性肾病,可引起肾绞痛发作、血尿、肾盂积水及肾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发生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是导致痛风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痛风偏爱男性的原因是:女性体内雌激素能促进尿酸排泄,并有抑制关节炎发作的作用。男性喜饮酒、赴宴,喜食富含嘌呤、蛋白质的食物,使体内尿酸增加,排出减少。有医生统计,筵席不断者,发病者占30%,常吃火锅者发病也多。这是因为火锅原料主要是动物内脏、虾、贝类、海鲜,再饮啤酒,自然是火上添油了。调查证明:涮一次火锅比一顿正餐摄入嘌呤高10倍,甚至数十倍。一瓶啤酒可使尿酸升高一倍。高血压病人患痛风可能性会增加10倍。痛风与糖尿病一样是终生疾病。关键是自己控制饮食,多食含“嘌呤”低的碱性食物,如瓜果、蔬菜,少食肉、鱼等酸性食物,做到饮食清淡,低脂低糖,多饮水,以利体内尿酸排泄。“是药三分毒”,药物的主要功效与它的副作用往往是相伴相生的。在治疗疾病选用药物时,一定要谨遵医嘱,不能随便服用,尽量服用副作用少的药物,此外,食疗是一种健康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所以能用食疗医治的疾病,最好选择食疗。为什么亚麻籽油可以调节痛风和风湿类风湿呢?因为亚麻籽油中富含的亚麻酸可通过使尿酸合成减少,不易沉淀在关节部位,不发生炎症而起到预防痛风、减少痛风发作频率和程度的作用。( α-亚麻酸是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必需脂肪酸。α-亚麻酸是一种生命核心物质,是构成人体脑细胞和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是人类一生中每天都需要的一种营养素。α-亚麻酸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也是无法由其他营养来合成的,必须要依靠膳食来获得。α-亚麻酸不是药,它是一种人体必需脂肪,存在于食用油中的时候是一种食品.α-亚麻酸主要存在于亚麻籽油之中。)

 

抗癌功效

亚麻籽油的防癌抗癌成分: Ω-3脂肪酸,食中较容易缺少这种好脂肪。 它可以减少身体受到压力时所产生的有害生化 物质的影响。有益于稳定情绪,保持平静心 情。预防忧郁症及失眠。它也有助于减轻过敏 反应.对治疗及防止关节炎有极大作用。它能分解胆固醇。平衡血压,阻止血液凝结。预防 卒中、心脏病发生。它也可以加速新陈代谢。提高免疫系统能力。具有抑制某些癌细胞的功用。

木酚素,这种纤维素吸收到肠内后.会被身体所 含的好菌转变成可抗癌的化合物.达到预防癌 症的功效。它还可调节体内激素的含量,缓解 更年期带来的一些不适症状,并能抑制卵巢雌 激素合成.降低乳腺癌发生概率。

抑制血栓性疾病

由于形成血栓,血管堵塞,就不能从这里向前转送氧和营养成份,细胞受到损伤,即呈梗塞状态。在心脏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处易形成血栓,形成心肌梗塞和脑梗塞。历来以为由于血管中胆固醇等的堆积能形成血栓,所以把食物中的胆固醇视为敌人。实际上促成血栓形成更为重要的因素是血小板凝集能的程度。通过给大鼠α—亚麻酸饲料、ω-6系列红花油饲料及普通饲料,来比较其对血小板聚集能的程度。结果表明,ω-3 α—亚麻酸较另两组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能(P<0.02)同时抑制了血清素的游离能(P<0.05)。

 

亚麻籽油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爱斯基摩人心肌梗塞和脑梗塞比丹麦人明显的少,不到其十分之一。丹麦是酪农国家,吃动物类食品多。与此相反爱斯基摩人把鱼类及以鱼类为食物的海兽类作为主食。因动物性食品中亚油酸多。 而海洋性食物中α—亚麻酸多。 日本渔村和山村亦有同样的调查结果出现。

ω-3系列α—亚麻酸抑制血栓形成,进而预防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机理被以为是:

A、ω-3系列α—亚麻酸与改变血小板膜流动性,从而改变血小板对刺激的反应性及血小板表面受体数目。

B、由于ω-3系列α—亚麻酸与花生四烯酸在细胞膜磷脂中竞争环加氧酶和脂加氧酶,而使代谢产物发生变化。抑制使血小板聚集的TXα2的产生,代之以无生物活性的TXα3的生成,并增加PGI3,便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向超过促血小板聚集的倾向。

 

高度保护视力

如前所述,视网膜中视细胞外节DHA特别多。

有人报道,如果缺乏视力就下降,网膜反射能恢复时间就延长。因为网膜一碰到光,就起化学反应,由此而产生电位变化,通过视神经传到脑。分别用ω-6系列红花油、α—亚麻酸对大鼠进行两代饲养,然后给予强度不同的光,产生电位变化,来比较细胞膜电位图α波和b波的大小(振幅),以确定网膜反射能,结果表明,振幅的大小与α-亚麻酸的含量相对应,即以红花油、对照组、α-亚麻酸的顺序升高。用猴子实验,亦证明α—亚麻酸缺乏,则视力降低。

高度增强智力

把红花油、豆油、α-亚麻酸的精制饲料,在哺乳时给与。约11周时交配,然后两代同饲料饲养。待幼鼠11周时,取雄性供智力试验。这期间,外观无异常,成长率也无异常,但在明度识别型学习能实验中,正反应率α-亚麻酸食群比另两组明显地高。类似的学习能实验,在高血压大鼠、正常血压大鼠、Donryu系大鼠及SprAgue-Dawley系大鼠中重覆进行了七次实验,得到了非常好的重现性结果。在学习能消去实验中,即上述30日实验结束后,把明,暗光给食物的条件反过来,测定原记忆消去日数。结果仍然是以红花油、豆油、α-亚麻酸的顺序依次升高。水迷路实验及y型迷路实验亦得到相同结果。因为由α-亚麻酸而来的二十二碳六烯酸在脑神经和视网膜中大量集存,同时脑的发育从胎儿到哺乳这个期间是非常重要的。到离乳时脑细胞分裂大部分已结束,以后神经细胞数也不怎么增加。所以妊娠期到哺乳期的补给是非常必要的。为此,上述实验均选用两代饲养方法。

抑制过敏反应

在过去30年间,花粉过敏,食物性过敏,特异性湿疹、哮喘等在成倍地增加。

 

日本的生份调查表明,小学生每3人中就有1人被诊断为特异性过敏。幼儿园中的小孩超过40%。专家认为其原因有两点,一是过敏原增加;二是身体反应性亢进。产生过敏时身体中的肥大细胞、中性白细胞起着重要作用。过敏原一进入人体,就与肥大细胞结合,产生刺激于是就泄放出组胺和白三烯〔LT〕。另外,由中性白细胞泄放出血小板活化因子。这些就引起了过敏的各种症状,如呼吸困难、分泌物增多、鼻炎等。

 

实验证明,体质的过敏反应性亢进是由食物的必需脂肪酸的比例变化引起的。因为由亚油酸而生成的花生四烯酸产生的LT是4系统物质,而由α-亚麻酸产生的是5系统物质,前者的活性是后者的数倍到数百倍。给与大鼠高α-亚麻酸和高亚油酸(红花油)饲料,两代饲养。腹腔注入糖原,集聚中性白细胞,并进行刺激,使其泄放LT类物质,然后进行定量。泄放总LTB量虽然有大的差异,但活性强的B4和活性弱的B5型的比例亦有很大差异。白细胞游走作用α-亚麻酸是弱的。另外,显示支气管能进行测定。结果红花油是高的。关于过敏炎症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泄放,α-亚麻酸能产生仰制作用。流行病学调查亦发现爱斯基摩人的支气管哮喘反应是丹麦人的1/25。

抗炎作用

人体摄入α-亚麻酸能纳入白细胞,当白细胞受到刺激时又被释放出来,并改变白细胞流动性,使白细胞的中性趋化及向内皮细胞粘反应受抑制。体外诱导激发实验发现,花生四烯酸(AA)和EPA分别产生LTB4和LTB5,而LTB5的促白细胞聚集活性酶只及LTB4日10%。LTB5的立体异构则无活性。与AA等克分子浓度的EPA经脂加氧酶作用而产生的代谢产物能使LTB的产量下降价68%,其抑制作用机理可能在于抑制LTB水解酶活性。体内试验亦得出类似结论。Payan等发现,α-亚麻酸能使T淋巴细胞反应增加,Ziboh等认为DHA可能人微言轻一种特殊的环加气门酶阴断剂而抑制花生四烯酸产生LT4。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爱斯基摩人的牛皮癣和支气管哮喘比丹麦人明显地少,仅是其1/25和1/9。临床研究还表明牛皮癣的发病机理主要由花生四烯酸代谢紊乱所致,而摄入一定量的α-亚麻酸后症状得以减轻。

抑制癌症的发生和转移

α、 抑制癌症的产生:

如果把癌列入慢性疾病的话,可能有异议。但癌症发病率之高,死亡率之大,恐怕是公认的。诚然,肺癌与吸烟有关,但肺癌中的扁平上皮癌与腺癌不同,后者与吸烟无关。如今已明确,如果给与化学致癌动物大量高亚油酸玉米油的话,其肺癌发病率增加。同样,乳腺癌、大肠癌、肾癌、胰癌等也是因亚油酸过剩而发病率增加。给与自然致癌小鼠红花油、α-亚麻酸时其发病率依次降低。另外,把化学致癌(DMBA、DMA)给与幼龄大鼠,三周后分别给与红花油饲料、豆油饲料、α-亚麻酸,36周时测定其乳癌发病率。其结果是,虽然所有大鼠乳癌都产生,但每只中乳癌的个数,α-亚麻酸最少。给与化学致癌大鼠红花油、玉米油、月见草油及α-亚麻酸油时,依然是亚麻籽油发病率最少。

b、 抑制癌症的转移:

癌症最使人可怕的地方,是其转移问题,虽然一下子使癌症恢复原状很难,但如果能抑制其转移的话,也是一大胜利。而只能是早期切除,或局部用抗癌剂,但效果都不明显。而通过给与大鼠α-亚麻酸、红花油饲料、普通饲料的实验表明,ω-3系列α-亚麻酸较另组抑制癌症的转移高40%;α-亚麻酸可抑制癌症的发生和转移。通过连续的动物实验证明,肺癌、乳腺癌,大肠癌、肾癌、胰腺癌、前列腺癌、食道癌、皮肤癌的发生和转移都与亚油酸系列的摄取量有关。

综上可以结论为ω-6系列脂肪酸促进癌症的发生和转移,而α-亚麻酸抑制癌症发生和转移。

 

抑制老化

人类迎来了老龄化,但给老化下确切定义很难。多数研究者认为老化可分为病态老化和生理老化。实际上这两者严格地分开也是很难的。在老龄大鼠识别型学习能实验中,其正反应率,α-亚麻酸比红花油高。重复进行的记忆保持能实验,仍是α-亚麻酸保持了高度的正反应率。老年痴呆症可分为血栓型和原因不清的阿尔采莫氏型两种。从流行病学调查看前者居多。α-亚麻酸能提高老龄鼠智力可与其抑制血栓性疾病有关。如例4.中所述,α-亚麻酸不但能延长脑中风大鼠的寿命,同时也能延长普通大鼠的寿命,并较之红花油延长12%。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血小板、红细胞脂质中的EPA、DHA减少,而花生四烯酸(AA)增加,同时MDA的生成增多,SOD活性增加,提示它有抗衰老作用。α-亚麻酸延长寿命的理由恐怕不是一个。像前面所述的抑制血栓性疾病、抑制癌症的发生和转移、维持正常血压,抑制脑出血发病等,全部可以看作是延长寿命方面起的作用。

 

延长降糖效果

α- 亚麻酸可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及保护胰岛素在血液中稳定的作用。可降低靶细胞参胰岛素的抵抗。

患糖尿病时,机体内的脂肪分解加速,脂类代谢率乱引起血脂增高,导致血管硬化,高血脂症、脂肪肝、高血压等并发症。此外,脂肪过度分解,会产生酮体,如超过机体的利用限度,大量在体内堆积,就会产生酮症酸中毒。

α- 亚麻酸在人体内可调节脂类代谢,抑制并发症,降低酸、酮中毒的机率。同时α-亚麻酸对人体各器官及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增强作用对糖尿病人是大有裨益的。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α-亚麻酸对脑神经功能及视网膜功能具有高度的保护作用,对人体的脂代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高度增强智力、高度抑制过敏反应、抑制脑出血、降血脂、降血压、抑制老化等。同时还发现,这些疾病可因ω-6系列脂肪酸摄取过剩而使发病率上升或病情加重。并且α-亚麻酸对呵护动物的正常成长、维护皮肤正常状态是必须的。

 

因此,为了预防病症和慢性疾病脂肪营养的新指南应该是:

A、控制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取;

B、减少亚油酸的摄取;增加α-亚麻酸的摄取;

 

减肥功效

亚麻籽油尽可能把所有脂肪从我们的饮食中清除出去。杂志上的文章、食品销售商,甚至一些减肥专家都在告诫我们,所有的脂肪对人体都有害,吃任何类型的脂肪都会使我们发胖。要知道,并非所有脂肪都是这样。有些脂肪,比如ω—3系列脂肪,对身体健康是极为有用的,它可以帮助你减轻体重;而另一些脂肪,比如动物性食品中的饱和脂肪和加工后食品的转化脂肪,对人体是有害的,会使人发胖。

 

最好的脂肪是ω脂肪:ω-3、ω-6、ω-9。一些天然食品中含[2]有这种脂肪,例如一些坚果、鱼类和亚麻籽中都含有这种极其重要的脂肪。ω脂肪可以抑制食欲,加速新陈代谢,促进脂肪的消耗。同时对身体健康也极为有利,而且反复研究表明,这种脂肪可以降低心脏病发作和患某些癌症的危险性。在这三种ω脂肪中,研究人员认为ω-3脂肪对健康、长寿和减肥的作用最大。这种脂肪存在于鱼类、亚麻籽和一些蔬菜中。从亚麻籽中可以提取出ω-3脂肪。亚麻籽油具有非常神奇的作用。它会给你带来享受美食的乐趣。

 

亚麻籽油富含各种最基本的ω-3脂肪酸,这是一种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的重要脂肪,它可抑制你的食欲,防止脂肪在你的体内堆积。ω-3脂肪酸(以及其他几种脂肪酸)让食物在胃里留存的时间要比无脂或低脂食物留存的时间长。这是因为消化脂肪所需要的能量比消化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都大。于是胃的工作时间也就相应延长,促进肠道分泌出一种叫做肠促胰酶肽的激素,会给大脑发出停止进食的信号。但是亚麻籽油的最神奇之处在于,它不会以脂肪的形式堆积在体内。

 

人体利用ω-3脂肪酸来帮助维护全身75万亿个细胞的细胞膜,使它们保持完整和发挥正常的功能。它维护着我们的头发、指甲、关节和皮肤的健康。因为我们的身体到处都用得着它,所以它不会以脂肪的形式堆积起来。地球上任何一种脂肪都不会像ω-3脂肪那样受到我们身体的欢迎和利用了。

 

另外,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托马斯·杰弗逊大学的研究还表明,在人能够吃的所有营养物质中,亚麻籽油中的ω—3脂肪最能阻止饥饿感,使人有饱胀感。也就是说,只需要吃少量食物就可以使你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不感到饥饿。

 

亚麻籽油除了能抑制食欲以外,人体还用亚麻籽油来激活裹在主要器官周围、位于人体深处的褐色脂肪。婴儿体内有许多这样的脂肪,这使我们把他们抱起时,感到特别温暖。因此,若能激活体内的褐色脂肪,就会消耗掉更多的脂肪,从而大大加快新陈代谢。

 

陆地补脑食物

人的大脑组织中主要成分为脂类物质,其中约占总量20%的成分为Ω-3不饱和脂肪酸;而人的视网膜中的脂类物质中,约有40%的成分为Ω-3不饱和脂肪酸。严重缺乏Ω-3不饱和脂肪酸将影响记忆力和思维力,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育,有可能造成脑萎缩、智障、老年痴呆、脑神经发育不良等疾病,轻者可引发抑郁、脑疲劳、视网膜老化和学习及工作能力下降等症状。

 

亚麻籽油含有丰富的Ω-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57%,是目前已知陆地上Ω-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植物之一。因而,亚麻籽油被认为是陆地上最补脑的天然食物,它对婴幼儿的智力发育、青少年提高记忆力、中老年健脑以及预防老年痴呆具有重要的作用。

 

 

 

 

配蔬菜预防老年痴呆

对于老年人,为了预防老年痴呆症等脑血管病和高血脂,可以在做菜时使用几勺亚麻籽油。

亚麻籽油含有丰富的亚麻酸(其含量可达到57%)。亚麻酸在体内可以氧化成支配大脑运转的DHA,提供给大脑充足的营养。体内如果缺乏亚麻酸,很容易导致欧米伽三脂肪酸摄入的不平衡,从而引起脑萎缩,对老年人来说,缺乏亚麻酸也会增加老年痴呆的发生几率。亚麻酸对于高血脂的生成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亚麻籽油最好是生吃。”西木说,亚麻籽油的营养成分非常容易在高温中被破坏,所以最好选择有机冷榨的,在食用时最好是凉拌和调汤,千万不能用来煎炒烹炸。老年人每天摄入的亚麻籽油在2~6小食勺比较适量,亚麻籽油最好与清淡的蔬菜搭配,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保健的作用。

 

木酚素之王

大约在公元前650年,古希腊医药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记载了亚麻籽的医药用途。近20年来,亚麻籽受到医药界的重视,先是发现它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又发现它含有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保健作用的木酚素,它是已知食品中含量最高的,因此亚麻籽油号称:木酚素之王,也因此,美国国家肿瘤研究院(nci)已把亚麻籽作为6种抗癌植物研究对象之一。2013年,亚麻籽已成为开发功能营养食品的热点资源。

 

亚麻籽油的实用

1)木酚素与乳腺癌

研究发现,木酚素能通过对3种雌二醇合成酶(3β-羟类固醇脱氢酶、芳香酶和17β-羟类固醇i型氧化还原酶)的综合作用抑制卵巢雌激素的合成,降低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性。患乳腺癌妇女的木酚素排泄值较低,尿肠内酯排泄值低于1.5μmol/24h时,具有较高的乳腺癌危险。摄食较少含有高木酚素量的食品的人群具有较高的乳腺癌风险(2~5倍) 。

2)木酚素与前列腺癌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前列腺癌是西方男性最普遍的激素相关癌症。而在亚洲,尤其是大豆消费量很大的远东地区的居民此病少见。研究发现木酚素的肠内酯可使人体 lncap前列腺癌细胞间前列腺特异抗体水平下降。木酚素的肠内酯对5α还原酶同工酶1和2均有抑制作用,这导致睾酮向5α二氢睾酮转化的减少,会降低前列腺癌细胞间雌激素作用,减缓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6]。

 

3)木酚素与经期综合征

 

全世界有11万的妇女是在缺乏雌激素的绝经后状态度过的。几乎所有妇女进入绝经期后,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绝经症状。西方国家尤其突出,而且各种与性激素相关的疾病(骨质疏松、心血管病等)风险明显增加。20世纪90年代,美国内科医生学院建议绝经前妇女采用激素代替疗法(hrt)。有研究显示,长期采用hrt具有一定的预防益处,但是出现了患乳腺癌风险增加的副作用。因此,人们转向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植物雌激素。

 

4)木酚素与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指单位体积骨质量下降,但其成分比例仍然没有改变。妇女的骨质疏松尤其与绝经期有关,因为雌激素的丧失加速了骨丢失。如果在临床绝经期前几年采用激素替代治疗,可防止骨丢失。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以日本70岁以上的妇女为对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骨密度高的群体其尿中的植物雌激素排泄量也是较多的,而植物雌激素的摄取量与尿中的排泄量呈正相关,可见植物雌激素的摄取量与骨密度也呈一定的相关性。

 

除此之外,动物模型研究显示,木酚素对糖尿病、胃肠肿瘤和冠心病都是有益的。

 

5)木酚素的开发应用

以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亚麻籽作为功能食品的研究和开发作了大量的工作,以亚麻籽粉为代表的产品早已面市多年,成为中、老年人的常备保健品。符合疗效性要求的高纯度、标准化木酚素提取物的产品也上市,可以广泛应用于胶囊、压片、谷物早餐和快餐食品的添加剂。还有含有ω-3脂肪酸、可溶性食物纤维和木酚素的营养功能性超浓乳状液和全乳饮料等多种产品不断出现在市场上。而我国在这方面至今仍是空白。因此,开展亚麻籽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刻不容缓。

 

dotα-亚麻酸

(英语:α-Linolenic acid, ALA)是有三个双键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C18H30O2),是一种ω-3必需脂肪酸。

α-亚麻酸在紫蘇籽油中占64%,在亚麻籽油中占55%,在沙棘籽油中占32%,在大麻籽油中占20%,在菜籽油中占10%,在豆油中占8%。

 

由于豆油中所含的α-亚麻酸的氧化会导致酸败,豆油生产中往往通过部分氢化来解决这一问题,由此产生了反式脂肪。大豆育种工作致力于培育低α-亚麻酸含量的品种,在无需氢化工艺下以提高炼出的大豆油稳定性。

 

dot美容护肤

 

在保湿护肤护发化妆品中的应用

亚麻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对皮肤具有优良的亲和力和渗透力,其所含的多种脂肪酸容易被皮肤吸收,用来补充皮肤所需要的脂质成分,修复干性皮肤和由于接触表面活性剂而损伤的皮肤脂肪酸水平,维持和增强皮肤细胞膜及间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同时,亚麻籽油还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透气保水膜,减弱皮肤深层的水分损失,使皮肤保持湿润、光滑和弹性。加拿大、美国等国就生产出一系列保湿性亚麻籽油护肤护发产品,如美国BATORY A.M.公司生产的QLIFE LINSEED商标的皮肤和头发护理产品,包括保湿霜、面部滋养霜、皮肤深层保湿霜、洗发香波、护发素、摩丝等数十种产品。

 

在特殊护肤护发化妆品中的应用

除作为优良的调理剂和保湿剂外,亚麻籽油还有一些特殊的治疗功效,如亚麻籽油可以发挥消炎和抗增生作用,对减轻由紫外线引起的红斑症及炎症反应有很好的效果。作为一种稀有的含ω‐3脂肪酸的天然植物油,亚麻籽油对一些皮肤缺陷湿疹、痤疮、过敏、皲裂等具有明显的功效,优质冷榨亚麻籽油对于治疗皮肤过敏症、湿疹、皲裂、婴儿尿疹、皮肤烧伤等多种炎症有明显的作用;亚麻籽油也被成功应用于治疗脱发的特殊发用化妆品中,Davis就发明了一种含亚麻籽油的特殊生发化妆品。

 

dot食用方法

1. 低温烹饪:单独使用或与日常食用油调和烹饪,健康更美味。

2. 靓汤调味:在煮熟的粥、汤中加入亚麻籽油,增色又调鲜。

3. 巧拌凉菜:用亚麻籽油调凉菜、拌沙拉,美味速升级。

 

 

 

dot注意事项

1、 低温保存:开瓶之后将亚麻籽油储存在冰箱中。

2、 容易氧化:开瓶之后,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油用完,并注意每次用完之后将瓶盖盖好。

3、 避光保存:避免置于温度过高或阳光直射的地方。

4、 不需加热:食用亚麻籽油时可以不进行加热,如若加热也不适宜加热过久,以免破坏其营养成分。

 

dot电脑族建议

如今,白领们天天对着电脑,视力、脑力和身体健康都受到严重威胁。为了对付这个普遍的问题,日本人发现了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不是按摩,也不是喝胡萝卜汁,而是多吃亚麻籽油。营养专家建议,电脑族护眼健脑应学日本人,尝试吃吃亚麻籽油。 记者在市内沃尔玛、伊藤、伊势丹等超市看到,有机亚麻籽油、葵花籽油、橄榄油、山茶油琳琅满目,消费者选择余地很大。专家称,亚麻籽油最大好处是保护视力和健脑,这要归功于其富含的α-亚麻酸,虽然它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但人体并不能合成,只能靠从食物中摄取。此外,经常摄入足量的α-亚麻酸还可有效防治高脂血症等心脑血管疾病,改善细胞携氧能力,软化血管,降低血管黏度,而且还具有抗癌,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

 

dot有机油

有机亚麻籽油,是精选天然优质的有机亚麻籽,有专业的经低温冷榨技术过滤装瓶而成,富含植物来源ω-3亚麻酸和ω-6亚油酸等人体必需脂肪酸和其它天然成份,长期食用能均衡营养, 增进身体健康。

 

有机亚麻仁油口感清纯,为了获得最佳营养和口味,可直接饮用或与其它食品凉拌食用,请避免高温加热。

 

dotCCTV报道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有一个特别注意的事项,吃油要当心。那么吃什么样的油是更有益于心脑血管的呢?

 

健康时报报道:老年人为了预防脑血管病和高血脂,可以在做菜的时候加几勺亚麻籽油,亚麻籽油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这是一种人体必须的脂肪酸。但是人体并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α-亚麻酸的最大重要是,它在人体内可以氧化成支配大脑运转的DHA,提供给大脑充足的营养。另外,人体内如果缺乏α-亚麻酸可能导致μ3脂肪酸摄入的不平衡。我们的大脑视网膜,记忆力都离不开μ脂肪酸,缺了它就会引起脑萎缩,增加老年人发生老年痴呆的机率。

 

亚麻酸对于高血脂的生成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正因为对大脑有这么多的好处,天天对着电脑的年轻人,也应该常常吃一些亚麻籽油,以保护视力和健康。需要提醒您的是,亚麻籽油最好生吃。亚麻籽油的营养成分非常容易在高温中被破坏,所以最好选择有机冷榨。在食用的时候最好是凉拌和调汤,千万不能用来煎炒烹炸。

 

老年人每天摄入的亚麻籽油在2-6小食勺比较适量。亚麻籽油最好与清淡的蔬菜搭配,这样才能更好的起到保健的作用。

不过亚麻籽油也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和其他的植物油相比,亚麻籽油的其他的营养成分又相对少一些,因此最好用亚麻籽油和其他食用油汇合,做成调和油,这样各种营养成分就达成均衡。一般自己做调和油的比例建议为一份亚麻籽油和二份花生油或其他食用油,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加一些橄榄油。

 

 


   
   
   
 

 

世界卫生组织经过3年的研究日前评选并公布了健康食品和垃圾食品

世卫评选的健康食品

蔬菜

红薯、卷心菜、甜菜、芹菜、胡萝卜、芦笋、花椰菜、茄子、荠菜 、苤蓝菜、金针菇、雪里蕻、大白菜;

水果

木瓜、草莓、猕猴桃、芒果、杏、柿子、西瓜;

荤菜

鹅肉、鸭肉、鸡肉;

零食

核桃、花生、开心果、腰果、松子、杏仁、大豆等。

 

世卫评选的垃圾食品

油炸食品

腌制食品

加工类的肉食品;

饼干

方便面

碳酸饮料等方便食品;

吃烧烤等同吸烟毒性;

罐头、果脯和冰淇淋。

食盐也要适量

另外,世界卫生组织发出提醒,对于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盐,建议每人每天摄入量不要超过5克。如果长期吃得太咸,不但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且还会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系统发病率高3倍、气管炎发病率高2至8倍。


   
   
   
 

一根羊肉串竟含400多种致癌物质

 

一根羊肉串含至少四百种致癌物谨慎食用。除了传统的街边烤翅、烤羊肉串,各式花样的韩式烤肉也更加兴旺起来。在一饱口福的同时,您是否意识到,吃下去的一片烤肉含有多少不安全因素?

大连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营养科主任医师王兴国明确告诉记者,明火烤出来的一块鸡翅、一根羊肉串,至少含有400种以上的致癌物。

 

“明火烧烤时,会产生大量的致癌物———多环芳香烃,这是最早被认识的,至今也是最重要的、数量最多的化学致癌物,一共包括400多种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合物,如 苯并芘、四甲苯 等,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苯并芘。”王兴国表示,苯并芘既可以通过烤肉进入消化道,也可以通过烤肉的烟雾进入呼吸道。苯并芘会在体内蓄积,能诱发胃癌、肠癌等癌症。而另一致癌物———杂环胺,在动物实验中可引起乳腺癌、结肠癌等。

有相关资料表明,常吃烧烤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要比不爱吃烧烤食品的女性高出2倍。

此外,肉类烧烤还可能存在因没烤熟而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而使用亚硝酸盐浸泡,使肉色鲜艳,口感良好,甚至以次充好,把猪肉、马肉等添加羊肉精冒充羊肉等,都不是什么新鲜新闻了。“实际上,烧烤的肉类越肥,脂肪越多,产生的致癌物就越多。而烤焦的肉皮所含致癌物高于肉质。

蔬菜因有机物含量较少,产生的致癌物也较少。”因此,王兴国建议,烧烤要吃得健康,一是烧烤时包裹一层锡纸,这样可避免过多含致癌物的烟雾进入食物中。二是要选择正确的烧烤方式,明火烤的致癌物多,应选择炉烤、电烤,若是明火烤的话,也应选那种烟从下面抽走的方式。三是肥肉少吃,烤时可带肉皮烤,但吃时去掉肉皮。

烧焦的一定不能吃,因为烧焦部分是致癌物含量最多的。此外,不少烧烤店的吃法是把肉类放在箅子上烤,这就需要提醒服务员要经常更换箅子。


   
   
   
 

目前最强的化学致癌物: 当心身边的黄曲霉素

 

有霉味的食物一定要坚决丢弃,不能食用;

 

若不小心吃到了霉变食物,要全部吐掉再用清水漱口;

 

有研究证明:在不改变牛奶品质的前提下,先将鲜奶加热至90℃保持10分钟,然后冷却至20℃,再经紫外线辐照30分钟,才能使其中的黄曲霉素M1减少56.2%。

 

其毒性比氰化钾大100倍,比二甲基亚硝胺强75倍,是砒霜的68倍。

 

1993年,黄曲霉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目前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尤其以黄曲霉素B1毒性和致癌性最强

油热后加点盐

久置的植物油可能含有少量黄曲霉素。因此,不要囤油,不要生吃烹调油。可以在炒菜时将油加热到锅边冒出微烟后,加入适量食盐烧至沸腾,盐中的碘化物能去除黄曲霉素的部分毒性。

 

    多吃青菜对抗黄曲霉素

 

青菜中的叶绿素可以减少人体对黄曲霉素的吸收并减轻致癌作用,如菠菜、西兰花、卷心菜等青菜中富含叶绿素和叶绿酸。

 

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近期对液体乳产品的抽查结果。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某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素M1超标140%。25日,蒙牛发布声明致歉。但黄曲霉素所带来的巨大安全威胁并不能用道歉来消除。那么,黄曲霉素究竟为何物?其危害有多大?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防范呢?

解读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AFT)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它们是一类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已知的种类包括B1、B2、G1、G2、G2a、M1、M2、P1等十几种。由于不同种类的黄曲霉素的形成条件不同,所以来源分布和毒性也不同。其中最受关注的黄曲霉素M1是由动物摄入B1后在体内经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而形成的,而黄曲霉素B1是自然界中最为常见、毒性最强的一种,仅次于肉毒毒素。

无处不在的黄曲霉素

黄曲霉无处不在,是我国粮食和饲料中常见的真菌,对食品和饲料污染的发生和程度随地理和季节因素以及作物生长、收获、贮存的条件不同而异。当粮食未能及时晒干及储藏不当时往往容易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产生此类毒素,而南方及沿海湿热地区更有利于霉菌素的产生。

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被黄曲霉菌寄生过的的粮食、油及其制品中,如粮食、油料、水果、干果、调味品、乳和乳制品、蔬菜等,在动物性食品如肝、肾脏、咸鱼中以及奶和奶制品中也比较常见。它通常喜欢“亲近”以下四类食物:

1、坚果类  花生、核桃、瓜子、开心果、榛子、松仁等。当你发现花生、瓜子、榛子、松仁等果仁轻微变黄甚至发黑、味苦,皱皮变色,看起来有霉变之嫌时,很有可能已被黄曲霉素污染了,一定要丢弃。

2、谷物类  玉米、大米、大麦、小麦、豆类。凡表面上长有黄绿色霉菌或破损、皱缩、变色、变质的谷物都有可能被黄曲霉素污染,在食用前应仔细挑选,剔除霉变粒。

3、粮油制品  花生油、玉米油。生产企业如果没有严格挑拣原料,使用霉化的花生、菜籽、玉米等生产食用油,或没有采用精炼工艺或工艺控制不足,都有可能造成黄曲霉素超标。

4、家庭自制发酵食品  腐乳、黄酱。高水分含量和齐全的营养物质很容易使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被黄曲霉污染。

 

目前最强的化学致癌物

黄曲霉素含量在30-50μg/kg为低毒,50-100μg/kg为中毒,100-1000μg/kg为高毒,1000μg/kg以上为极毒。其毒性比氰化钾大100倍,比二甲基亚硝胺强75倍,是砒霜的68倍。 黄曲霉素含量在1mg/kg就可诱发癌症。而1mg/kg黄曲霉素含量只相当于1吨粮食中只有1粒芝麻大的黄曲霉素。 

1993年,黄曲霉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目前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尤其以黄曲霉素B1毒性和致癌性最强。

黄曲霉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体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表现为肝细胞核肿胀、脂肪变性、出血、坏死及胆管上皮、纤维组织增生,主要诱发肝癌的发生,还可以导致基因突变,损害肾脏,降低机体免疫能力,诱发多种癌症如胃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及小肠等部位的肿瘤,同时也是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

 

    黄曲霉毒素的中毒症状

根据人体摄入黄曲霉素剂量的不同,可将中毒症状分为两种

急性和亚急性中毒  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毒素。迅速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以及胆道增生,会在几天或者几十天内死亡。

慢性中毒  持续微量摄入一定量的黄曲霉素,使肝脏出现慢性损伤,生长缓慢,体重减轻,肝功能降低,出现肝硬化,以及引起纤维性病变,致使纤维组织增生,会在几周或者几十周后死亡。

 

难以去除的真菌毒素

黄曲霉素的耐热性非常好,要在280℃以上才能分解,一般的烹调加工温度都不能将其破坏,而且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也较低。有研究证明:在不改变牛奶品质的前提下,先将鲜奶加热至90℃保持10分钟,然后冷却至20℃,再经紫外线辐照30分钟,才能使其中的黄曲霉素M1减少56.2%。

在紫外线照射下,毒素可显示荧光,低浓度的纯毒素易被紫外线破。另外,碱性条件下也能破坏一部分黄曲霉素。然而经过碱性、紫外线和高温处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早已丧失殆尽,不适宜食用,不如丢弃。

由于黄曲霉素M1强的致癌性和致突变性,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纷纷制定了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素限量标准加以控制,并作为抽检的高度关注项目。中国强制性国家标准GB2761《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中规定乳及乳制品中黄素霉素的限量标准为0.5μg/kg,粮食中黄曲霉素B1为10μg/kg。美国、日本也均定为0.5μg/kg,欧盟最为严格,低至0.05μg/kg。

 

 

 

健康对策

预防黄曲霉素的危害要从身边做起、从饮食习惯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才能使我们更好地远离黄曲霉素。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可能的黄曲霉素的危害呢?

避开污染食物保健康

黄曲霉素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自己在家也要把好食物关,注意一些细节,避免黄曲霉素的危害。

 

黄曲霉生长产毒的温度范围为12~42度,最适产毒温度为33度,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含水量大于14%的花生、大米、玉米、坚果尤其容易滋生黄曲霉菌,一般3~10天就可达到致命剂量。当水分含量下降到14%以下时,即使污染了黄曲霉也不会产生毒素。

 

因此,最好的防治方法是预防食物霉变。家中所有食品的储藏都要注意防霉、防氧化,最好在低温、通风、干燥处保存(温度最好在20℃以下,相对湿度在80%以下),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坚果、花生、粮食等尽量购买小包装,打开时认真嗅一下味道,一旦有变味情况立即整袋扔掉,以免抖开后霉菌孢子飞散出来;如果是散装花生、核桃等,最好带壳保存,晒干后,用保鲜盒等密闭储存;购买食物时,如果发现包装不清洁、已破损的不要买。

有霉味的食物一定要坚决丢弃,不能食用;若不小心吃到了霉变食物,要全部吐掉再用清水漱口;

哺乳期的母亲尤其要注意饮食,母乳里面的黄曲霉素就是婴儿最早的感染毒素的途径。

    油热后加点盐

久置的植物油可能含有少量黄曲霉素。因此,不要囤油,不要生吃烹调油。可以在炒菜时将油加热到锅边冒出微烟后,加入适量食盐烧至沸腾,盐中的碘化物能去除黄曲霉素的部分毒性。

 

    多吃青菜对抗黄曲霉素

青菜中的叶绿素可以减少人体对黄曲霉素的吸收并减轻致癌作用,如菠菜、西兰花、卷心菜等青菜中富含叶绿素和叶绿酸。

 

    淘米时搓洗三四遍

 

    黄曲霉素多存在于籽粒的表面,家庭食用加工前,要充分搓揉,淘洗干净,搓洗可去除粮食表面的大量毒素。大米中黄曲霉素主要分布于米粒表层,淘米时用手搓洗三四遍可除去80%的黄曲霉素。对于“免淘洗米”,就是不经淘洗就可直接烧煮的粮食,应该在购买时选择离生产日期近的,并且一次不要买得太多。

 

    花生煮着吃最安全

对于最容易滋生黄曲霉菌的花生来说,煮着吃最安全了。食用前,先用流动的水浸泡、漂洗,再用水煮熟吃。而人们平时最常吃的油炸花生米,应吃多少炸多少,不宜久存,若未吃完要马上倒掉。

 

    高压锅煮饭更安全

 

采用恰当的烹调方法也可以有效避免黄曲霉素的危害,高压锅压力大,温度高,用高压锅煮饭适用于家庭中大米去毒。


   
   
   
   
   
   
   
   
   
   
 

Yo Yo Dieting 300磅

在我流浪世界的 1/4世纪的25年里,我的体重陀螺式忽胖忽瘦了7-8次,英文叫做Yo Yo Dieting。一共增肥300磅,减肥250磅,现在还有50磅要减。最胖的时候有200多磅,90多公斤;最瘦的时候48公斤,最胖的时候是最瘦的时候的2个人。这都给我的心脏和健康带来重负。这都是心理紧张和生存压力所致。

 


   
   
   
   
 
乳腺癌的预防
来源: 日期:2010-04-27

    从吃上“封锁”乳腺癌 要舍得“口福”。
    有句笑话说,上海乳腺癌的发病率与上海人的体重一起“蒸蒸日上”。有人要问了,体重和乳腺癌有什么关系?关系可真不小,看看这组数据就知道了:如以70公斤为标准体重,每增加10公斤,乳腺癌的发生率提高20%,而60岁左右的女性体重每增加10公斤,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将增加80%。这个数字还是很吓人的!
    上海为什么在乳腺癌发病率上是全国“冠军”?我看,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的变化有关。统计显示:上海城区居民饮食结构中脂肪占总热能的比例1959年为9.5%,1982年上升到24.2%,到1992年不得了,达到31.2%,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30%的限值,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现在虽然没有统计,但这个数据一定更高了。而人体内过多的脂肪能转化为类雌激素,刺激乳腺组织增生,结果就不用多说了。另外,大量摄取脂肪,还会导致身体免疫机能降低,给癌症造成可乘之机。从预防乳腺癌的角度出发,女同志还是有必要保持传统的低脂肪、高纤维膳食的习惯。
    对于身体“发福”的女同志,我都劝她们少吃肉类高脂肪食物,而且定期去医院检查。不少人很不情愿:“这不让吃,那不让吃,人活得有啥意思!”我就告诉她们,如果舍不得这点“口福”,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多运动,有规律地长期运动。在各行各业中,运动员的乳腺癌发病率最低,天天大运动量,消耗了多余的脂肪,身上没有赘肉,体内的雌激素保持在低水平,当然就不会与乳腺癌“有染”了,国外有人做过统计,育龄妇女每周平均进行4小时的体育锻炼,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要减少60%。
    避免饮酒:饮酒对于女性来说,其危害要比男性大得多。饮酒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较很少饮酒者高,每日饮酒1杯或l杯以上者,患乳腺癌危险性比很少饮酒者增高45%以上,这种危险性在绝经前妇女中最为显著。目前认为,酒精可刺激脑垂体前叶催乳素的分泌,而催乳素又与乳腺 癌发生有关。因此,女性尤其是绝经前后的女性,应戒酒或少饮酒。
    少喝咖啡:咖啡、可可、巧克力,这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黄嘌呤可促使乳腺增生,而乳腺增生又与乳腺癌发生有关。女性特别是绝经前妇女,如果过多地摄取这类食物,随着咖啡因的大量摄入,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就会大大地增加。因此,女性尤其是中年以上的女性,应少饮咖啡,少吃巧克力。
    多吃白菜和豆制品:白菜里含有一种化合物,约占白菜重量的1%,能帮助分解雌激素。豆制品则含有异黄酮,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的发生。此外,玉米、食用菌类、海藻类、大蒜、西红柿、橘类和浆果类水果等蔬果也有作用。
    多吃鱼:据有关报道,鱼类食品吃得较少的美国、瑞士、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国家的妇女,乳腺癌发生率均较高,而摄取鱼类食品较多的日本,妇女乳腺癌发生率则较低。专家们说,鱼类中含有一种脂肪酸,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经常适当地多吃些鱼,对预防乳腺癌十分有益。

    保健品别乱吃
    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高了,不少爱美的女性担心自己“青春早逝”,经常服用一些女性保健品,特别在进入更年期后,失眠、精神紧张等症状一出现,就更慌了,而亲朋好友出于关心的目的,也往往把保健品当作礼品送给她们。殊不知,这里面弄不好就会“花钱买罪受”、“好心办坏事”。前不久,我碰到一位女性患者,40多岁,平时很注意自己的饮食,也没有家族病史,说什么也不相信自己患上了乳腺癌,她说:“我这半年坚持服用××品牌的口服液,难道还会‘吃’出病来?”我当即告诉她:“问题就在这里,这毛病十有八九是保健品弄出来的。”
    我说这话是有根据的,现在市场上的很多女性保健品,包括不少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都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雌激素是一把“双面刃”,确能延长女性的“青春期”,但也就带来了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甚至癌变。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轻信广告,选择保健品也要因人而异,能不吃的,尽量别吃,一定要吃,也要弄清楚其中的成分,自己没把握的,多问问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自己想当然地乱吃,当心后悔莫及。

    生育也别太晚
    很多都市女性因为工作节奏紧张、保持身材等原因,不愿意生育或推迟到30岁以后生育,这很要不得。因为这很有可能使她们失去一次增强抵御乳腺癌能力的机会。为什么这样说?女性第一次足月的妊娠可以导致乳腺上皮发生一系列变化而趋成熟,使得上皮细胞具有更强的抗基因突变能力,同时产生大量的孕激素,孕激素对于保护乳房健康很有用,是雌激素的“对头”,雌激素使乳腺组织增生,孕激素出来“消肿”。所以,怀孕、分娩、哺乳虽然辛苦,但带给女同胞的不仅是可爱的下一代,还大大增强了女性的抗疾病能力,这种能力越早获得,对于防止乳腺癌的发生就越有利。
    新加坡癌症研究中心做过一次调查,发现未生育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比生育过的妇女大得多,这种危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30岁以后才生育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比20岁以前生育第一胎的妇女高出了2到5倍。德国东西部妇女患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不同,原东德地区的妇女患乳腺癌的比例要低得多,后来发现,主要是因为原东德妇女一般生育较早,而且平均有3到5个孩子。因此,我奉劝女同志在选择要不要生、什么时候生育时,要把这点考虑进去。
    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
    一般乳房的自我检查每月一次,有月经的妇女的最佳检查时间应在每月月经来潮后9–11天检查,因为此时乳房比较松软,易于发现病变,已停经的妇女可随意选择一个月的任何一天,定期检查。一般在以下三种情形进行乳房自检较为方便可行:
(1)洗澡时检查你的乳房,尤其在沐浴露尚未洗去前,手易在湿润的皮肤上移动。将摊平的手轻柔地移动,检查乳房的每个部分。右手检查左乳,左手检查右乳,检查乳房有无肿块、硬结或增厚。
(2)在镜前检查,对着镜子两手下垂于身体两旁,再将两上肢缓慢上举过头,观察乳房的形态改变,包括乳房的轮廓、有无肿起部分、有无皮肤微凹或乳头的回缩。接着,双手叉腰,观察双侧乳房是否对称。
(3)在平卧时检查,平卧时在被检查乳房侧的肩胛下填放一个枕头或软物。再将同侧的手放在头后,这样使乳房的组织更均匀地分摊在胸部。将平摊的手轻压在皮肤上,以乳头为中心逐渐移动检查。检查开始于乳房的外上方,右乳以顺时针方向,左乳以逆时针方向;从乳房的外围起,逐渐向内,直至乳头。最后,在拇指和食指间轻挤乳头观察有无乳头溢液。如有溢液,应观察是澄清的还是浑浊的,是淡黄、乳白还是血性。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
    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第一杀手”。专家提醒女性,应充分重视乳腺癌的预防,预防工作可以分为三级进行。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100万人(其中我国就有2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的每年达20万人。在美国,每9名妇女中便有一人患乳腺癌。而一项针对正常女性人群进行的有关乳房保健、乳房自查和乳房疾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显示,有40%以上的被调查者不了解哺乳是预防和减少乳腺癌的有效手段。能做乳房自我检查的占63%,其中能坚持定期做自查的占19%、从未进行过乳房自查的占36%。正常妇女人群中,82%的人担心患乳腺癌,特别是当其亲属或周围的人被诊断出患乳腺癌时,约87%的人会感到紧张。


   乳腺癌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可怕,可以对其进行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针对病因的预防,二级预防又称为“普查”或“早期诊断”,三级预防就是疾病诊断后的临床治疗。一级预防需要注意个人的生活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有些遗传因素(家族史)和社会因素所限(计划生育政策)无法实施。三级预防是被动地对疾病进行治疗,其中部分患者的病情较重,无法达到根治的疗效。而二级预防是控制乳腺癌较为可行的有效方法,可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目的。


    专家建议,20岁以上的女性应该把乳房自查作为日常乳房护理的一部分,每月检查一次,一般月经结束后4至7天进行。如果发现乳房有异常肿块、非哺乳期乳头有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和上肢水肿,就需要立即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http://www.dxfuer.com/web/fezx/gyhd/jmakzl/257416.htm


   
   
   
   
 

 

西黄丸与氟尿嘧啶(5-Fu)联合治疗食道癌

 

http://www.gzbaozhilin.cn/cancer/4608.htm

 

药品监管部门提示:如发现本网站有任何直接或变相销售处方药行为,请保留证据,拨打12331举报,举报查实给予奖励。

 

西黄丸,又名犀黄丸,为清代著名医家王洪绪所创,原载于《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功可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坚排脓,用于乳岩、横痃、瘰疬、痰痃、流注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西黄丸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抗菌和抗炎等活性,临床主要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如食道癌、白血病、肝癌、肺癌、乳腺癌等)和良性疾病的治疗。

 

目前对其抗肿瘤实验研究尚少。而中晚期食道癌患者往往只能给予保守疗法,患者家属治疗积极性也不很高,客观上为口服治疗提供了条件。研究人员以患者愈后生存期为指标,观察西黄丸和氟尿嘧啶(5-Fu)联合用药对不宜手术食道癌,为西黄丸的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食道癌在我国有明显的地理聚集现象,最高的是河北省邯郸(303.37/10万)和磁县(149.19/10万),山西省的阳城(169.22/10万)和晋(143.89/10万),河南省的鹤壁市(169.22/10万)和林州市(131.79/10万)。肿瘤发病率上升、放化疗不良反应严重、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方案的多元化和Ft趋成熟,这些均推动了抗肿瘤中成药发展。西黄丸是传统中成药,由牛黄、麝香、炙乳香、炙没药组成,体外实验研究显示西黄丸可以诱导癌细胞凋亡。

国内有报道指出,西黄丸含药血清作用于Bel-7402细胞后,能显著抑制细胞生长,杀伤率最高可达75%;可使Bel-7402细胞的癌基因bcl-2、c-myc蛋白表达降低,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增强。临床中,西黄丸用于治疗各种中晚期恶性肿瘤,尤其适合于食道癌、鼻咽癌、乳腺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卵巢癌、结肠癌等。

抗肿瘤中成药的研究相对抗肿瘤西药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而作为提高机体免疫力、肿瘤放、化疗减毒增效等的辅助用中成药则较多。大量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均证实,中药可以调整机体的内环境,具有对放化疗减毒、保护骨髓、提高食欲、增强体力、改善睡眠及精神状况、预防恶液质、延缓终末期肿瘤患者的衰竭等效果。

中成药不良反应较少,价格相对低,便于携带和服用,受到普遍欢迎。将中药治疗和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免疫疗法相结合,既可以增加疗效,又可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放疗、化疗与中医药的有机结合,姑息与对症、支持治疗的重视,扶正与祛邪中药的合理运用等,必将减轻癌症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药品名称

生产商

规格

同仁堂西黄丸

西黄丸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 3g*6瓶

西黄丸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乐仁堂制药厂 3g/瓶*6/盒

西黄丸 阜新市仙鹤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3克×2瓶/盒

西黄丸 九寨沟天然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克×2瓶/盒

同仁堂西黄丸

西黄丸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 3g*10丸/盒

 

录入:朱医师

来源:广州宝芝林大药房

 

 


   
   
   
 

讳疾忌医

讳:忌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中文名:讳疾忌医

外文名:Hide one's troubles and take no remedial measures

类型:成语

出处:《周子通书·过》

【成语】: 讳疾忌医

【拼音】: huì jí jì yī

【解释】: 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成语典故【出处】: 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词语辨析【灯谜】: 说没病不去医院

 

成语出处

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典故】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 在腠理(读音còu,皮肤表面的纹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

  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cou)理,汤熨(中医用布包热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中医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早从事焉。”(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译文: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

桓公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

    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

桓公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

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

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办法了。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请求了。

    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良医治病,病在表皮时就及时医治。这是为了在刚显露苗头时及时处理。事情的祸福也有开端,所以圣人总是尽可能早地予以处理。

 

成语辨析

【正音】讳:不能读作“wěi”。

【辨形】讳:不能写作“诲”。

【辨义】讳疾忌医和“文过饰非”,都有“隐瞒自己的缺点或错误”的意思。但~偏重在“怕人批评,不肯接受帮助”;“文过饰非”偏重指寻找各种理由来掩饰错误、缺点。


   
   
   
   
 

9大行业将在未来30年成中国支柱

 

 

 

未来30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将低于5%,9大行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从1949年到2009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两个30年。第一个30年的主题以政治稳定为主,第二个30年,则是改革开放的30年,这30多年的年均增长率接近10%,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中国奇迹 ”。

 

当前,中国正在进入第三个30年的发展长周期,一个新时代正在来临。德勤有限公司(DeloitteTouche Tohmatsu Limited)一份竞争力报告称,过去30年间曾驱动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的因素将很难再在此后的三十年中继续维持效力,中国将在“价值链"上上移。

9大行业将在未来30年成中国支柱

 

1、能源

11月29日,北京再陷“霾伏”,PM2.5爆表,空气重度污染;同一天,在“2014年搜狐财经变革力峰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直指经济超高速增长带来的弊病: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破坏、产能过剩、低效率。

中国的快速增长与发展已激发出对更加创新和环保的能源政策的需求。这项需求将为中国带来应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并促进经济增长的机会。

 

今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能源安全战略问题,就推动能源生产革命、消费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和加强国际合作作出了总体部署。

前不久,中国务院发布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了能源革命路线图的量化目标和实施方略。9大行业将在未来30年成中国支柱大 中 小 默认 来源于 BWCHINESE中文网 作者:BWCHINESE中文网财经观察员 韩洋 2014-12-25 星期四

 

 

 

 

2、高价值机械和部件

 

中国可能成为区域机械生产的中心。同理,电子部件的转变也已带动了高科技产品和部件的交易,实现了快速增长。

据近期美国媒体的调查结果,中国工业如今在竞争中的优势已更多地体现在拥有完整的供应链条。比如,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小到螺丝钉等基础零件,大至通讯、航天、高铁,完整的产业链确保中国能够牢牢攫住自己在世界工业市场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更令人啧啧称道的是,这个庞大完整的工业体系依托众多工业企业的集聚效应而具备了高度灵活性。

 

正如一名前苹果高管所言,“你需要1000个橡胶垫圈?隔壁工厂就有。你需要100万个螺丝钉?隔街的工厂就有。你需要对螺丝钉做一点小小的改动?三小时就行了。”

 

显然中国工业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已具备在未来网络化工业时代大放异彩的协同灵活的特征,并为将来实现“工业4.0”做了铺垫。

 

3、生命科学

中国生命科学行业中,国内药物和医疗设备市场在快速拓展。凭借政府支持以及外国制药机构不断增多的研发投资,到2025年,中国将跻身成为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并且有机会改变全球生命科学的行业生态。

全球领先的战略咨询公司摩立特集团亚洲生命科学业务负责人贝德(George Baeder)曾撰文指出,生命科学产业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将扮演及其重要的角色。

中国政府投资于生命科学实验室、生物技术产业园和产业孵化中心的目标明确:由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大国转变为拥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产业强国。

 

中国拨出数十亿美元投资于尖端的生物技术研究。中国各地也纷纷实施激励措施,十几个生命科学产业园都建立起来。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正投入研制一种创新的、应用在临床研究的电子病历管理系统,以创建一个来源广泛的临床数据库。

 

如今,越来越多生物科技公司像华大基因研究院一样,得到中国科学技术部的资助,实施他们最雄心勃勃的科研计划,甚至与国内外顶尖的研究实验室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启动“千人计划”,积极聘请曾在西方国家受训的中国顶级科学家和企业专家,鼓励他们回国。

中国政府鼓励海外科学家回国的举措,正发生在许多西方制药企业为节省成本,被迫削减研发费用的时期。

美国战略咨询企业摩立特集团(Monitor Group)一份报告显示,估计至少有8万名在中国出生、留学欧美的博士在跨国制药公司参与研究工作后,选择回国。这些“海归”获得风险资本和在西方企业工作的经验后,利用中国的人才和具有成本效益优势的实验室,快速开发和测试有前途的生物分子。

 

4、移动技术

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消费者群体,用户从2000年的7%增至2013年的近90%。中国在移动游戏、通信、电子商务以及购物软件和服务方面的创新,有巨大的提升国家竞争力及激励新生移动业务的潜力。

目前人们已经过渡到了移动技术的第二阶段,智能手机的瓶颈将被打破,向更多领域拓展。

本质上来说,移动的第一阶段就是把我们的手机变为功能强大的掌上电脑的过程,但是这阶段的手机在设备大小和数据传输方面一直面临问题。从初代iPhone发布至今的几年中,工程师们努力让手机变得更小、运算速度更快;软件开发人员则创建了不同的应用和系统,让手机“无所不能”。

现在人们进入了第二阶段,这阶段的手机需要尽可能地将”无所不在“的概念扩展到更多领域中,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和智能电视都将被涵盖其中。

现在,移动技术的传播和演变包括:将在密集无线网络中的蜂窝基站作为数据节点;用处理器和通信单元负责繁重的信息运算和传播过程;可以从环境中获取数据的传感器;负责实现这些功能的应用。所有这些技术都会更智能,让设备更快、更小、更省电,这也是它们能突破手机和平板的限制,向更多领域扩展的原因。

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正在不断释放手机的潜能,我们已经在汽车、家居、电视等领域看到了他们的第一批研究成果,显然未来我们会见到更多。

同时,世界范围内的通讯基础结构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伴随着需求的爆炸式增长,蜂窝网络正变得更加密集,贷款变得更大,而且还向着新领域进行扩展。

AT&T副总裁约翰•多诺万(John Donovan)此前表示,过去智能手机的信号需要传播5公里才能到达最近的基站,而现在只需2公里。在会上,高通董事长保罗•雅各布(Paul Jacobs)也构想了一个只有一个基站的世界,让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获得数据。

“你不会知道下个伟大的发明是什么,”雅各布表示,“它可以让人们做事更省力。给一些人一个平台,他们会做出令你震惊的成果。”同样,这也是丰富多彩的移动技术想要达到的目的。

 

5、互联网网络零售和社交媒体

2012年中国网络销售约占全球所有零售购买量的6%,高于美国。电子商务向金融服务等其它业务领域的拓展,为中国经济的更多增长机会铺平了道路。

 

在无线网络全社会覆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迅速普及的今天,移动端购物的市场份额正在急剧放量。移动购物的兴起,将一定程度上改变未来的零售模式。

 

未来的零售模式:实体通路的展示+网络购物的便捷+社交媒体的传播。

 

不管是从线上到线下开实体体验店,还是传统实体店触网,社交媒体需要相对精准数据挖掘、有的放矢而聪明的营销及传播。

 

目前通过搜索引擎、网络广告等互联网方式在网上获取流量的成本非常高昂,国内电子商务获取新用户的成本每年都以30%的水平增加,目前在网上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已经达到100元左右。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必定火热,O2O模式必然受到追捧。通过O2O模式,不但可以抢占庞大的移动用户,还可以弥补一直以来存在的线上购物体验不足,线下购物优惠不够、不够便捷等缺陷。

消费者提需求,商家满足需求,就是这么简单。技术手段发生了变化,商业随之也发生相应的改变,一切都在适应生活。

 

6、物流和其它服务

向创新和专业制造的转变,为公司创造了货物生产后于物品售后市场获取价值的机会。为业务实践而新增的云计算和数据分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将推动分销行业成为未来20年增长最迅速的行业之一。面对快递市场规模增速迅猛,大型快递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快递服务“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中国快递业需要有足够市场和资金能力的大企业来推动快递行业标准化的建立。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58.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3%。

 

2012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83.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10%。报告分析认为由于中国物流行业各细分市场发展前景良好,促进我国物流业快速稳步发展。

 

到201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分别将达到30万亿元、76万亿元,这将导致商贸物流需求的大幅攀升。届时,中国商贸流通领域的物流系统化运作效率将会显著提高,物流成本也会有大幅度地减少,这无疑对加快促进中国商贸物流业的升级发展,加快经济方式转型发挥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

 

7、 健康服务

随着中国人口开始老龄化以及文化标准地不断演变,政府在不断加大对医疗领域的投资。城市医院和乡村诊所的建设,以及国家资助医疗行业发展带动的行业经济增长,可为到2020年的1万亿美元支出(相当于 GDP 的近7%)做出贡献。

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包括医疗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休闲健身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

目前中国健康服务产业还处于发端阶段,但我国的消费水平、人口结构和中国人健康现状标示着一个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目前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前景被普遍看好。

 

我国健康产业这几年发展得很快,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随之增强,健康管理消费理念已经形成,健康产品的总需求急剧增加。以保健品为例,近来每年的销售额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

 

健康管理是健康服务行业的主要领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健康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估计,保守来算,全国2.5亿城市居民中有8%的人有此需求,按每人每年花费900元计算,中国将出现一个180亿元人民币的新兴医疗服务市场。

按照中国健康管理市场20%的年增长率计算,2014年中国健康管理市场预期将达1075亿元,2018年将达到2188亿元,发展潜力非常大。

 

8、教育服务

教育是政府的重中之重,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除了为员工开设私立大学的公司之外,政府每年约2500亿美元的教育投资也可以帮助拓展教育行业的覆盖面,提高教育系统的质量,同时提高中国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能力。

 

加入WTO后,中国很好的发挥了自己在人力成本上的优势,通过要素的高强度投入,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外贸出口量急剧攀升,但这种发展是以放弃高附加值、高技术性贸易品为代价,以短视的投资为特点,在不能立即产生效益的基础科学技术、基础材料和基本工业设备的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中国的产业高度。

 

因为人口红利渐失,环境承载能力上限到来和外部需求不振的影响,中国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接近极至,未来中国的经济看点在转型发展。在转型期,中国需要告别经济高增长时期的惯性思维,适应经济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实现产业从低端到中高端的转换。

中国的教育也需要适应这种转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来培养掌握技术的技工人才,通过继续教育来满足产业转变过程中就业人员的技能切换需要。

中国城镇人口占比上升,户均人口数量减少,家庭对孩子教育投资日益重视,K-12教育市场持续扩大,教育的总体性机会佳。中国的经济转型和家庭生活水平上升,对当前的教育体系提出了新要求,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海外教育、素质教育的需求增长。以儒家文化圈的经验来看,教育行业的未来前景持续看好。

中国的教育产业正处于K-12、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继续成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主动转变和传统教育领域的开放和革新的叠加时期,整个教育产业还处于高速成长期,行业空间大。

近期,国内教育改革的动向不断,高考改革、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进一步推进,都对整个教育行业公司形成利好。

 

在A股市场已经有门类众多的教育产业投资标的,他们在不同的细分领域里进行着经营活动,很多投资标的是通过原有的非教育类上市公司并购新的教育资产而来,这也说明了教育行业的前景广阔,被众多资本所看好。

 

未来30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将低于5%,9大行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9、航空

目前,在全球航空制造业研发设计和整机制造领域,形成了分领域的寡头或多头垄断格局。其中,在大型飞机领域,基本形成了以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客公司为主体的双寡头垄断竞争格局。

在支线飞机领域,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和加拿大庞巴迪公司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几乎垄断支线客机市场。而中国航空制造业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后,正在冲击着上述航空格局。

经60年建设和发展,中国航空工业从小到大、从修理到制造、从仿制到自行研制,构建了相对完整的航空工业科研生产体系,形成了飞机、发动机、机载系统的配套,开始向航空全产业链延伸并取得显著成绩。

 

从整体能力看,设计、试验、制造及管理能力不断快速提升,中国航空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缩小,如今已基本达到与西方航空制造业“同台竞技”的能力和水平,其中以中国商飞旗下C919、ARJ21为代表的,多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民机型号开始研制生产,标志着我国飞机制造的技术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首先,国防工业部门制定的“995工程”是近年来中国航空制造业取得巨大进步的主要原因,其中航空武器装备方面制定了到2050年的梯次发展规划。其次,在2007年,国家正式批准大飞机国家重大专项立项实施,将中国大型民用运输机和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发展推上了快车道。

通过航空工业的体制改革,中国航空工业已形成以中航工业和中国商飞两大集团为主,航空院校与民营企业为补充的产业格局。

中国航空工业已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重要位置,中航工业、中国商飞已是全球知名的整机制造商,中国商飞的C919和ARJ21飞机,以及中航工业的新舟系列飞机的供应商遍布全球。

此外,中航工业西飞、沈飞等成为波音、空客等整机制造商的大部件供应商,中航工业所属许多单位和国内不少民营企业也已成为重要的二级和三级供应商。

中国航空工业正在形成以自己为主导力量的全球航空价值链,以中国商飞C919大飞机为例,通过全球招商,吸引了霍尼韦尔、GE等一大批国际著名航空制造企业前来合作,子系统供应商采取建立合资公司、开展合作项目等方式开展合作,也增强了自身的实力。

目前,全球航空工业是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四强争霸的格局,如果中国自己为主导力量的航空价值链不断壮大,未来十年内,中国航空工业的实力将极有可能超越俄罗斯,从而成为世界航空工业的“第三极”。

责任编辑:NONO Han


 

Together, we are making changes